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引進了末位淘汰這種績效考核管理制度。每月底、季度末,用人單位就會按照一定的考核標準,對員工進行考核、排名,排名末位的員工就會被以不勝任工作的理由淘汰。
什么是末位淘汰?
據了解,末位淘汰制這種績效考核管理方式,最早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前ceo杰克·韋爾奇提出,于上個世紀90年代傳入中國,目前深受國內一些企業追捧。這種管理模式在促使員工增強危機意識、競爭意識,最大限度地挖掘員工潛力,達到個人績效的最大化方面有其積極的作用。
末位淘汰并不是《勞動合同法》上的一個概念,而是一種從國外引入的企業管理方式。通常所謂的末位淘汰是指用人單位根據其企業戰略和具體目標,結合各個職位的實際情況,設定一定的考核指標體系,以此指標體系為標準對員工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的結果對得分靠后的員工進行淘汰的績效管理制度。實際上,末位淘汰就是用人單位自己制定一個考核標準,然后對員工進行考核,經過考核將排名相對靠后的員工予以淘汰、辭退的一種績效考核制度。
沒有法律依據
在現實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往往套用《勞動合同法》中規定的“不勝任工作”條款,強行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事實上,用人單位績效考核中排名末位的員工并不一定是不勝任工作的,即使不勝任工作,用人單位也應當根據法律規定為其提供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如果員工仍不勝任工作,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并且要支付補償金。否則,用人單位就要承擔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風險。
用人單位采取末位淘汰制淘汰、辭退員工的做法,本質上是用人單位與員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必須符合法定的條件和遵循法定的程序,不允許用人單位自行在法律規定以外創設解除條件。因此,用人單位以末位淘汰為由單方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是沒有法律根據的。
末位淘汰有其合法性
有人認為末位淘汰屬于違法范疇,本身就應該被淘汰。丁換生表示,不能將末位淘汰全盤否定。通常,末位淘汰的合法性主要表現為調整工作崗位、合同到期不續簽兩種形式。
如果用人單位要調整員工的工作崗位,通常需要舉證調整員工工作崗位的合理性,一般以員工是否勝任工作為標準。如果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員工不能勝任工作的話,則屬于合法范疇。
勞動合同的簽訂以雙方公平、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為原則,任何一方均有不與對方簽訂或者續簽勞動合同的權利。因此,在這種情形下,合同到期,如果用人單位不與員工續簽勞動合同,除了某些法定順延情形以及必須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一般也不會被法律所否定,屬于一種合法狀態。
何為不勝任工作?
員工不勝任工作,用人單位就無法達成與其簽訂勞動合同的目的。我國《勞動合同法》中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可以在員工“不勝任工作”的情況下單方與其解除勞動關系。
不勝任工作,是指在用人單位無故意提高工作定額的情況下,員工不能按要求完成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工作任務或者同工種、同崗位人員的工作量的情形。
一旦員工不勝任工作,用人單位不可以立即以此為由單方通知其解除勞動合同。如果用人單位要解除勞動合同,必須滿足3個條件,即員工不勝任本職工作、對員工進行了重新培訓或者調崗、重新培訓后仍不能勝任原工作或者調整崗位后不能勝任新崗位。
單方解除勞動合同違法
末位淘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用人單位提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關于勞動合同的解除方面做的是一種法定化的制度設計,在哪些情形下用人單位與員工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都是由法律事先明確界定的,也可以說用人單位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事由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不允許用人單位與員工進行約定,更不允許用人單位任意創設。因此,當用人單位以員工在績效考核中處于末位而與其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其違法性是顯而易見的。
更有甚者,還有一些企業打著減員增效的旗號,將考試不及格作為裁員的理由。依據現行法律的規定,排名末位及考試不及格均不能夠成為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理由。
遭遇末位淘汰如何維權?
如果遭遇了末位淘汰,員工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呢?
不論是在企業規章制度里還是勞動合同中,用人單位規定或者與員工約定末位淘汰是違法的,并且不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員工必須謹記,在單位績效考核中處于末位并不等于不勝任工作。當用人單位以員工考核末位、主張員工不勝任工作時,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提供不勝任工作的證據。
此外,即使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員工處于末位屬于不勝任工作的情況,也不能直接與員工解除合同。如果員工真的不能勝任工作,用人單位可以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其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其1個月工資后,與員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同時要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支付補償金。如果用人單位依據企業規章制度規定或者雙方勞動合同中約定的末位淘汰條款對員工作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員工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出具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事實理由,以便產生勞動爭議后作為證據提交。
當用人單位以末位淘汰為由解除勞動合同時,員工應及時向單位指出其行為的違法性并積極進行協商,或者向勞動行政部門、勞動監察部門檢舉、投訴,也可以直接申請勞動仲裁,對仲裁結果不服的,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人民警察應當遵守哪些程序規定是什么
2021-02-1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關鍵點解讀
2021-03-22著作權訴訟時效改為三年了嗎
2021-02-11合伙開公司成立程序是什么
2021-02-15中華老字號怎么申請2020最新規定
2021-02-24未成年犯罪監護人責任有哪些
2020-11-13電子版的離職證明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3調崗調薪是否屬于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8競業限制補償金有哪些規定
2020-11-14農民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享有什么權利?
2020-12-24變更受益人要經被保險人同意嗎,購買壽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04公共交通意外險的保險待遇
2021-01-22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運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0-11-11一般附加險有哪些險別
2021-03-05推進保險業 依法攻陷消費者心理陰影
2020-11-16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聯合懲戒措施是什么
2021-02-18職工每個月失業保險領多少錢
2021-02-13保險經紀公司違法行為的原因有哪些
2020-11-11事故認定書對方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