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逃稅罪解讀
根據1997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刑法第二百零一條所規定的罪名為“偷稅罪”,而修正案把該罪名修改為“逃避繳納稅款罪”或者“逃稅罪”(我們認為,這一修改更為科學、合理。首先,把刑法第二百零一條描述的犯罪行為規定為逃稅罪更符合國際慣例其次,規定為逃稅罪更符合刑法第二百零一條描述的特征和本質。稅款在納稅人依法繳納之前,原本屬于納稅人的所得、收入或者財產,最初原始狀態的所有權歸屬于納稅人。
為了公共財政的需要,國家依法向納稅人強制、無償征收。因此,依法具有納稅義務的人,必須依法無償向國家繳納稅款以示納稅義務的履行。稅款繳納入庫之后,所有權才歸屬于國家。而有些納稅人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常常采取一定的方式或手段逃避繳納稅款的義務。如果逃避繳納稅款情節嚴重,我國刑法就確定為犯罪行為。因此,就其本質而言,該行為只是納稅人沒有把自己財產的一部分依法轉移給國家所有,只是一種逃避納稅義務的行為,規定為逃稅罪更為準確。對偷稅罪的理解其核心詞是“偷”,而在現實生活中,“偷”一般理解為采用“別人不容易知曉”、“隱瞞”、“趁人不注意”、“秘密”等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財物。這種行為的主觀方面是明知且故意的,客觀行為表現是采取秘密竊取手段從他人控制的范圍內,將他人所有的財物移至行為人能夠控制的范圍,其非法占有的標的物所有權是他人的。據此,偷稅只能理解為從國庫盜竊財產,這不符合我國的語言習慣。
把《刑法》第二百零一條所描述的犯罪行為規定為偷稅罪,不符合“偷”的本意,修正案把偷稅罪修改為逃稅罪更為準確、科學、合理。人們對這一罪名的本質在認識上的變化,也將影響到對其法律責任的認知。使刑法第二百零一條修正案倍受關注和熱議的一處修改是有關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而這一修正與人們認識上的變化是緊密相連的。這一立法改變,可以合乎邏輯地理解為,偷他人的財物是不可原諒的,而不愿把自己財產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有時是可以諒解的,只要納稅人認識到并糾正了自己的錯誤,是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逃稅罪犯罪主體
逃稅罪的主體包括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把納稅人作為逃稅罪的主體沒有爭議,但是扣繳義務人是否當然理解為逃稅罪的主體,理論上有學者提出了質疑。
通過上述介紹可知,依法具有納稅義務的人,必須依法無償向國家繳納稅款以示納稅義務的履行。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第三方參與的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17合同無效能否按照違約條款進行賠償
2021-03-09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22個人合伙企業中合伙人對內責任怎么認定
2021-02-16丈夫監聽妻子手機是否構成侵權
2020-12-10父母包辦婚姻懲罰后果是什么
2021-01-01個人能做傷殘鑒定嗎
2020-11-11合同能否約定完全免責
2020-12-17用人者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21什么是聯建,房地產聯建的主要類型及其法律性質
2021-02-02競業限制合同里面沒有寫時間有沒有效
2021-03-03建筑公司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1-03-232020員工勸退賠償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4壽險投保的一般流程
2020-11-27投保人開車身亡,保險卡未激活怎么辦
2020-12-26也談《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01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 保險公司應賠償
2021-03-12醉酒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進行理賠
2021-02-03人身保險
2021-01-02國有土地出讓違約金可減免嗎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