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行為發生時什么人不能作證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為證人。
所謂“生理上有缺陷”,是指生理方面有影響證人作證能力方面的缺陷。例如盲人不能成為目擊證人等等:“精神上有缺陷”,一般是指精神病患者,包括癡呆病人和間歇性精神病人等:“年幼的人”一般是指14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具備正確辨別是非和正確表達能力,并協助公安機關指認出兇犯,完全可以成為本案證人。
哪些人有作證義務
證據是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辦案人員為了查清案件事實,必須了解案件的真實情況。向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了解案件事實,是辦案人員收集證據,了解案情,證實案件事實的重要途徑,因此,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應當向辦案人員如實提供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況,不得拒絕,這是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的法定義務。知道案件的真實情況而故意隱瞞不說,或者故意提供虛假的情況都是違法的。哪些屬于知道案件情況的人呢?“知道案件情況的人”就是因為親眼看到犯罪行為發生,親耳聽到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敘述實施犯罪行為或被犯罪行為侵害的過程,因而了解案件情況的人。通過報紙、電視等或者通過道聽途說而得知的有關案件的情況,不屬于知道案件情況的人,沒有作證的義務。
知道案件情況的人也并不是每人都可以作證。根據法律規定,生理、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都不能作證。這里包括三種情況:
一是生理上有缺陷,而且不能辨別是非或者不能正確表達自己所知道的情況的人不能作證。如眼睛色盲,辨別不清什么顏色,高度近視看不清,耳聾聽不清等,都不能正確表達自己所看到、聽到的情況。
二是精神上有缺陷,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如正在發病期間的精神病患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維和識別事物的能力,因此對于人和事物辨別不清,也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能正確說明所聽、所見情況。
三是年幼,也就是未滿14周歲,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未成年人,不能作證。因為年紀小,心理、生理發育都不健全,還缺乏正確表達意志的能力。
只有能夠分清是非,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正確說明自己看到、聽到的情況的未成年人,才可以作證。上面所說的三種情況,能不能辨別是非,能不能正確表達,是決定上述人可不可以作證人的關鍵性條件,也就是說雖然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是年幼,但只要能夠分清是非,能夠正確表達,仍可以作證人。如間歇性精神病患者在未犯病期間,或者雖年幼,但發育早,有分辨是非和正確表達意志的能力的,都可以作證人。
與案件利益相關的人是沒有作證資格,如果盲目作證的話只會白浪費時間跟功夫而已,建議大家在找證人之前要能夠清楚其中的條件。犯罪行為發生時不能作證的人類型或是作證的證據都有哪些等等你不太清楚,請來律霸網上找律師幫助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加強監督檢查進一步規范征地拆遷行為的通知
2021-01-10如何確定負有刑事賠償義務的機關
2021-01-1834歲扶貧干部殉職可以認定為工傷嗎
2021-02-12商標證書沒下商標可認轉讓嗎
2021-03-02如何認識保證合同
2021-01-23離婚財產
2020-12-14法人在公司賬戶銀行開戶就可以直接取錢嗎
2021-02-16合同債權的權能與特點有哪些
2020-12-20人員聘用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1-30勞務派遣終止是否勞動關系終止
2021-03-16雇傭關系有經濟補償嗎
2021-01-13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10侵權責任和產品責任可以同時主張嗎
2020-12-25貨物運輸險投保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4保險合同要怎么簽訂
2021-03-01人身保險退保是什么意思
2021-01-06保險合同不能解除的條件
2020-11-16司機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照樣得賠
2021-03-04重復保險出險后能獲得超額賠償嗎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