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行政處罰案中對于學生的規定具體有哪些
《教育法》只授權學校可以對學生實施“處分”——“開除學籍、勒令退學”依其性質應屬于一種行政處罰——該種行政處罰非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并授權學校實施——結論:在我國現有的法律框架下,學校作出這種名為“處分”實為“處罰”的行為是一種不合法的越權行為。 學校對學生進行處分的權利,來自于《教育法》第二十八條第(四)項的授權:學校及其它教育機構行使“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的權利。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對該法所稱的“處分”的性質如何理解?其種類范圍應當如何?比如學校規定對犯錯誤的學生,學校可以作出拘留的處分,這一眼就能看出這種“處分”超過了該法所稱的“處分”的應有的限度。顯然,法律授權的“處分”應該是有一個由其性質所決定的最高限度的。那么,處分的性質究竟是什么、該法所稱的“處分”的最高限度應該在哪里呢。
要搞清處分的性質是什么、處分的最高限度在哪里,首先需要弄清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處分與處罰的關系,通過對現行法律體系中處分與處罰的比較,弄清處分的性質和最高限度。
行政處分分為六種: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從行政處分的種類我們可以看出,處分所涉及的是被處分者在某一機關(或組織)中的內部權利,不涉及其外部權利即法律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就是行政處分中最嚴厲的一種形式“開除”,也仍然是一種內部否定措施,并未涉及被處分人員的基本權利。因為,行政處分是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及法律、法規授權行使行政性權力的組織中的相關人員的懲戒,而這些人員的工作是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力,是一種特別權利而非基本權利,與法律所指的勞動權是有分別的。對其開除處分只是對他行使這種行政權力資格的否定,并不涉及其基本權利勞動權的問題。而行政機關中與行政機關形成勞動合同關系的職工,其受到開除等處理,就產生了涉及基本權利——勞動權的問題,相應地也就要受到勞動法的調整。
對于學校的行政處罰是有關學校的約束條例,所以對于具體的問題,還是需要自己咨詢有關的法律規定,從而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益,對于未成年來說,即使自己犯了錯誤,但是只要依據有關的法律規定就可以進行合理的處置,從而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益。
行政處罰聽證程序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行政處罰中當事人陳述和申辯時限是如何規定的
行政處罰法實施細則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著作權人只能是個人嗎
2021-03-05抵押擔保物不夠償還債務怎么辦
2020-12-10是否可以要求子女經常回家探望
2021-01-26一審判決生效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1強制執行撤銷要多久生效
2021-01-03殺人頂包怎么判
2020-12-14私下賠償協議不履行怎么辦
2021-02-02遺產繼承份額轉賣是怎樣的
2021-02-06老人超市滑倒可以索賠嗎
2021-01-13農村宅基地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2020-12-14什么是房產調查
2020-11-29勞動者被裁能得到什么賠償
2020-12-17約定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應具備怎樣的法律特征
2021-03-09競業限制協議效力無效的規定是啥
2021-02-19實習期工資怎么算
2020-11-15公司非法克扣員工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0-12-10人身意外傷害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3貨物運輸保險的特點
2021-03-01新車投保要注意什么
2021-02-15就一個財產是否可以投保多份保險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