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行政處罰案中對于學生的規定具體有哪些
《教育法》只授權學校可以對學生實施“處分”——“開除學籍、勒令退學”依其性質應屬于一種行政處罰——該種行政處罰非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并授權學校實施——結論:在我國現有的法律框架下,學校作出這種名為“處分”實為“處罰”的行為是一種不合法的越權行為。 學校對學生進行處分的權利,來自于《教育法》第二十八條第(四)項的授權:學校及其它教育機構行使“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的權利。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對該法所稱的“處分”的性質如何理解?其種類范圍應當如何?比如學校規定對犯錯誤的學生,學校可以作出拘留的處分,這一眼就能看出這種“處分”超過了該法所稱的“處分”的應有的限度。顯然,法律授權的“處分”應該是有一個由其性質所決定的最高限度的。那么,處分的性質究竟是什么、該法所稱的“處分”的最高限度應該在哪里呢。
要搞清處分的性質是什么、處分的最高限度在哪里,首先需要弄清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處分與處罰的關系,通過對現行法律體系中處分與處罰的比較,弄清處分的性質和最高限度。
行政處分分為六種: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從行政處分的種類我們可以看出,處分所涉及的是被處分者在某一機關(或組織)中的內部權利,不涉及其外部權利即法律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就是行政處分中最嚴厲的一種形式“開除”,也仍然是一種內部否定措施,并未涉及被處分人員的基本權利。因為,行政處分是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及法律、法規授權行使行政性權力的組織中的相關人員的懲戒,而這些人員的工作是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力,是一種特別權利而非基本權利,與法律所指的勞動權是有分別的。對其開除處分只是對他行使這種行政權力資格的否定,并不涉及其基本權利勞動權的問題。而行政機關中與行政機關形成勞動合同關系的職工,其受到開除等處理,就產生了涉及基本權利——勞動權的問題,相應地也就要受到勞動法的調整。
對于學校的行政處罰是有關學校的約束條例,所以對于具體的問題,還是需要自己咨詢有關的法律規定,從而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益,對于未成年來說,即使自己犯了錯誤,但是只要依據有關的法律規定就可以進行合理的處置,從而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益。
行政處罰聽證程序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行政處罰中當事人陳述和申辯時限是如何規定的
行政處罰法實施細則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學生在校自殺學校需擔責嗎
2021-03-14政府法律顧問團成立的議程
2021-03-11人身侵權責任承擔的方式
2021-03-17回購房定金該如何討回?
2020-11-26車禍出院后應該該先走哪個程序
2020-12-18勸別人喝酒造成他人人身損害需要承擔責任
2020-11-21協議離婚的手續是什么
2021-02-17合同債權質押的要點有哪些
2021-01-15二手車過戶費怎么樣計算
2020-11-17父母贈與房產后還能反悔嗎
2020-11-27什么叫房地產交易
2020-12-07不動產登記公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什么
2021-03-05解除勞動合同最多賠償多少個月
2021-03-0360歲上班勞動關系存不存在
2021-03-03投資理財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2-06如何完善再保險合同
2021-02-23車險騙賠都有什么特征判別
2021-03-19開車身亡保險賠嗎
2020-12-26什么是保險金
2020-11-09在哪些情況下保險責任可以免除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