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死亡后逃逸怎么處罰
人當場死亡后肇事逃逸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于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于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條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2、《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逃逸的構成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有三個方面:
(一)主觀方面: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從主觀方面來看,在犯罪惡意上是很小的,是對現場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無疑問,其逃逸行為還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無論何種情形,行為人在逃逸時都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并對逃逸行為有直接的故意,這是行為人的主觀方面。
(二)客觀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 肇事逃逸 行為,是最高院的《解釋》中規定了在五種情形的基礎上而逃跑的行為。這就可以明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節來規定的。也就是說如果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沒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或者雖有交通違規行為但該違規行為與結果沒有因果關系,或者行為人在交通事故中僅負同等責任或者次要責任,或者交通行為在所造成的結果尚未達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標準的,或者在負事故全部責任或主責的情況下僅致1人重傷,但又不具備酒后駕駛、無執照駕車、無牌照駕車《解釋》規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為人事后有逃逸行為,也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是否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雖然沒有逃離現場(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將傷者送到醫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門處理時畏罪逃跑,雖然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構成的,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而在學界部分學者認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并不深。因此,對其處理不宜過重,具體把握尺度也宜寬不宜嚴,所以要對逃逸行為的時間和空間作必要的限定。
交通肇事,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然后交通肇事者逃逸,對于該案件的分析定性,是屬于一件極其惡劣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公安機關會立即對肇事者進行逮捕。根據案件的定性,法院在審理的時候,會按照從重處罰的力度,依法對肇事者進行定罪處罰。
最新交通肇事逃逸賠償標準
哪些情況構成交通肇事逃逸,哪些情況又不構成?
酒后駕車如何處理,酒后肇事逃逸怎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去世公司怎么注銷
2021-02-27土地稅如何征收
2020-11-19私人出售口罩違法嗎
2021-03-05終審判決一審法院會收到嗎
2020-12-20夫妻房屋贈與有效嗎
2021-03-12老公有外遇要離婚,妻子怎么搜集離婚證據
2021-01-12沒領結婚證買房能寫兩人名字么
2020-11-17蓄意造假做偽證如何處罰
2021-01-24交通事故死亡賠償范圍
2021-01-28遺產繼承唯一法定繼承人還用公證嗎
2020-11-17冤假錯案警察怎么處理
2021-01-04安置房沒滿5年可以做抵押嗎
2020-12-14企業會遇到哪些常見的合同欺詐行為
2021-01-28工程質量不達標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購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六大陷阱是什么
2021-02-21單位集資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10未登記的房產能繼承嗎
2020-12-16什么情況被公司辭退不能勞動仲裁
2021-01-03推薦最佳車險方案
2021-03-01旅行社責任險條款概述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