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身攜帶刀具是否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1、不一定,具體要根據是否故意,以及主客觀因素確定。但是建議盡量不要攜帶刀具去公共場所。認定危害公共安全罪,應注意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看行為人是否出于故意,如果行為人為他人利用,確實不知情而非法攜帶的,就不應構成犯罪。
二是應當對行為人非法攜帶上列物品的數量、危害大小等情節進行綜合分析。如果行為人非法攜帶上述物品數量很小,行為人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能馬上、主動交出的,也可不予追究處罰。
非法攜帶槍支、彈藥、管制刀具、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是刑法修改后,新增設的罪名,其主要特征是:
(1)?客觀方面,首先,必須有非法攜帶槍支、彈藥和危險物品之行為;其次,必須是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第三,危及公共安全必須是情節嚴重的。
(2)?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即明知自己攜帶了槍支、彈藥和危險物品而故意進入公共場所或公共交通工具。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公共安全。本罪為結果犯,必須情節嚴重才構成本罪。本罪的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
危害公共安全罪與非法攜帶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品參加集會、游行、示威罪的界限
非法攜帶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品參加集會、游行、示威罪是指違反法律規定,攜帶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品參加集會、毋行、示威的行為。兩者在客觀方面的行為表現有相似之處,但區別在于:
(1)侵犯的客體不同。前者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侵犯的客體是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后者是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犯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秩序。
(2)犯罪對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對象是槍支、彈藥、管制刀具、爆炸性物品、易燃性物品、放射性物品、毒害性物品、腐蝕性物品;后者的犯罪對象僅限于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品,范圍較前者要窄。
(3)犯罪的地點不同。前者犯罪的地點必須是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后者犯罪的地點必須是舉行集會、游行、示威活動的地點。
(4)客觀方面的表現不同。前者表現為非法攜帶危險物品進人公共場所或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節嚴重的行為;而后者則表現為非法攜帶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品參加集會、游行、示威的行為。
(5)既遂形態不同。前者是危險犯,只要出現危及公共安全的危險就構成既遂;后者是行為犯,行為一經實施即構成既遂。
從上文有關于隨身攜帶刀具是否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罪這一問題的回答當中,我們能夠看出具體要根據是否故意,以及主客觀因素確定是否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假如對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相關問題,還想了解更清楚的內容,建議當面咨詢一下律師和相關法律部門。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舉報人能否申請行政復議
2020-11-21商標糾紛法院調解的效力
2020-12-01人死亡后婚姻關系如何解除
2020-11-26什么是商品房,商品房的價格由什么構成
2021-03-04公司員工調動崗位需要哪些流程
2021-01-16煤礦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24上海主動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7離職后利用公司的商業機密合法嗎
2021-02-01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人性化的意外保險怎么賠付
2020-11-27個人人身意外保險的保額有上限規定嗎
2021-01-23車輛發生保險事故如何妥善處理
2021-03-04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償
2020-12-30法院判賠精神損害,保險抗辯按序賠償
2020-12-24保險公司采用哪些方法評估賠款準備金
2021-03-21事故后保險公司已理賠結案保險公司應否對后續損失擔責
2021-02-17補償性保險合同與給付性保險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3保險合同的主體包括哪些
2020-12-26對初步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應當提交的文件有哪些
2020-12-30車禍后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