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犯罪違法所得是否包括債權
《刑法》第六十四條
“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但是對于什么是“違法所得”,現行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都沒有作出明確規定,法學理論界各持己見,沒有統一認識。
但應當確定的是,一切財物的范疇應當限定在有體物之上,違法所得指的是對于財物的所有或占有的事實狀態,而對于債權而言,其實質上是一種請求他人為某種給付的請求權,屬于法律擬制的概念,刑事犯罪人并不能夠對債權進行所有或占有,不能將債權認定為違法所得。
而對于債權而言,它必須基于合法有效的法律行為,對于刑事犯罪而言,必然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法律行為自始、當然、絕對的無效。債權也應視為自始不存在,從這個角度來看,刑事犯罪違法所得也不會包括債權。
二、刑事犯罪違法所得該如何界定
“所得”,一般認為,是指有所獲取,其本質是獲取了利益。《刑法》第64條將刑事違法所得的對象規定為“一切財物”。刑事違法所得“一切財物”的范圍,應當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指行為人通過刑事違法行為而直接獲得的“財物”,“財物”的范圍既包括收入的積極增加,也包括支出的消極減少;
另一方面,“財物”還應包括這些直接獲得的財物所生之“孳息”。
1998年4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挪用公款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挪用公款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挪用公款存入銀行、用于集資、購買股票、國債等,屬于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所獲取的利息、收益等違法所得,應當追繳,但不計入挪有公款的數額。”另外,值得強調的是:行為人通過刑事違法行為而“直接獲得的財物”中的“直接”二字,如果行為人通過實施刑事違法行為而獲得一定的機會、資質、資金之后,再進行經營所獲得的利益,一般不宜以刑事違法所得并予以追繳。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刑事犯罪的違法所得應當限定在有體物的范疇,債權由于法律關系違反法律規定而視為自始不存在,不屬于違法所得的范疇。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是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看是否是數罪并罰
2021-03-08吃了餿玉米食品安全怎么賠償
2020-11-10政府法律顧問的聘書怎么寫
2020-12-30股東借款能否抵押擔保
2020-12-18交通事故發生后多長時間喪失訴訟權
2021-02-02監視居住手機被監聽嗎
2021-01-31申請撤銷強制執行后多久解凍
2021-02-06預抵押登記有優先受償權嗎
2021-01-28勞動補償金與賠償金分別是什么
2020-11-08勞動關系解除后用人單位須在15日內辦理檔案轉移手續
2021-02-28什么情況下勞動仲裁支持經濟補償金
2020-11-21什么是投保單
2021-02-13什么情況下可以找保險公司理陪
2021-02-15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2皮革制品是否屬于保險范圍
2020-12-28死差益與死差損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04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特點有哪些
2021-02-28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是什么意思
2021-02-13國有土地出讓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3-02土地轉讓違法所得使用權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