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鹽源縣律師 淮陰區律師 長寧縣律師 利辛縣律師 瑞昌市律師 南江縣律師 思茅區律師
車禍中經常導致一些年幼的孩子死亡,與此同時很多時候也會造成懷孕的婦女流產。這種情況下,不僅對婦女的身體造成了損害,在精神上面也是有所影響的,因此有人就主張就車禍引發流產的進行精神損失賠償。到底這個要求合理嗎?我們一起通過下文進行了解。
一、車禍引發流產要賠償精神損失嗎
根據相關規定,針對車禍引發流產的精神損失應當賠償。
根據相關規定,因交通事故致人傷殘或者死亡、造成懷孕婦女流產的,當事人據此可提起精神損害賠償;
在2001年3月10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因侵權致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而永久滅失或者毀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
可見,在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中,能夠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應限于因侵害人侵權致人身傷殘(不包括達不到評殘標準的輕微損傷)、死亡、婦女流產及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受滅失或毀損。
受害人據此而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受理。
二、車禍主張精神損害注意事項
1、受害人應當在侵權損害賠償訴訟中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訴訟請求,不能在侵權訴訟之外單獨提起精神損害賠償。
也就是說,賠償權利人在起訴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的時候,不能只有這一項訴訟請求,而應該是與其他人身損害賠償或者財產損害賠償并列的其中一項訴訟請求。
同時,在可以選擇訴訟或者違約訴訟的時候,受害人如果希望主張精神損害賠償金并且得到支持的話,最好選擇侵權訴訟。
因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在侵權訴訟中,法官可以運用自由裁量權決定是否給予精神撫慰金。
而在違約訴訟中,根據法律規定,是不能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訴訟請求的。雖然在司法實踐中,也有法院支持違約訴訟中的精神損害賠償,但只是極少數的情形。
2、交通事故造成的后果是否嚴重。
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責任人并非故意,因此對精神損害賠償的條件,法院會要求得很嚴格。
不是所有的精神損害,都能得到法院支持。
3、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的請求權,原則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是賠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除外。
4、確定精神損害的具體賠償數額應當合理。現代社會人們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但是對于法律具體條款的理解和運用,大多數人還存在一些誤解。
有些當事人即使僅受了一點輕微傷,也認為自己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傷害,而且精神上的傷害是無法用數額來限定的,所以,很多當事人都認為不論自己要求多少精神損害撫慰金都不為過。
但實際上,法院在審判時,對精神損害的賠償金額會根據以下幾個因素來考慮:
(1)以一般人的角度來說,這個數額能否補償受害人或其近親屬所受的精神損害,能否起到撫慰的作用。
(2)要看這個數額對于加害人來說能否直到制裁的作用,使其避免下次再犯。
(3)要看這個數額能否對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處的社會環境下的人有一般的警示作用。所以說,即使是最相類似的案件,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數額也很有可能是不一致的。
司法實踐中,各地對精神損害一般都會有一個最高限額,如果有,當事人應當參照這一限額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提出具體的索賠數額。如果當事人一味要求超高的精神損害賠償金,最終只會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關于車禍引發流產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方面的賠償,我國法律中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不過根據實踐中法院作出的判例情況來看,有的法院是支持賠償主張的。但由于我國法院判決不能援引判例,因此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處理了。
車禍死亡賠償金怎么算
2020年車禍誤工費賠償標準是多少
車禍致人死亡如何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借條的標準格式范本
2021-01-15如何選擇適格的交通事故訴訟管轄法院
2020-11-16如何鑒定是否在醫療期內
2021-02-02公司法司法解釋三是如何規定股東抽逃出資的
2021-01-21有抵押物還能保全其他財產嗎
2020-11-19合同簽了多久就生效
2021-02-02商品房住宅保修期從何時起算?
2021-02-18非親生子女的繼承權是如何的
2021-01-07內地居民結婚要帶什么材料
2020-12-19吃霸王餐違法嗎
2021-03-21不離婚房產公證給一方有效嗎
2020-12-22央行新規,發微信紅包須證明"你是你"
2020-11-18訂立合同時合同內容違反法律法規怎么處理
2020-12-21在商場受傷了十級傷殘怎么辦
2021-02-08辦理撤消房產贈與手續需交稅嗎
2020-11-15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如何辦理,辦理該證應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5房地產權屬調查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2020-12-17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9公司裁員流程是什么
2020-12-22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