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部門內部行政行為哪幾種?
內部行政行為的對象是組織內部人員,但法律效果不一。主要有:
1、通令。行政領導關于某一法律和條例的解釋和某項公務的實施辦法,根據層級指揮權所發出的命令。適用于管轄下的全體公務員和機關,不服從命令可能受到紀律處分,但不能拘束外界人員。
2、指示。具有自由裁量權的行政機關,事先為自己及下級機關規定一個標準,作為行使自由裁量權的指導。對于指示,行政機關仍然保留著根據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適用這個標準的權力。
3、特別的職務訓令。即行政領導對個別或幾個公務員的職務訓令。
二、內部行政行為與外部行政行為主要區別有什么?
1、行為與相對人之間的關系不同。
實施內部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與該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之間,必定存在一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隸屬關系以及其它隸屬關系,或者存在一種監督與被監督的法定的監督關系。實施外部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與該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之間,基本上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隸屬關系或者其它隸屬關系,而只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這種管理與被管理關系最終取決于外部行政行為的實施者所擁有的對某類行政事務的管理職能而不來源于該行政機關的領導職能。
2、行政行為的作用力不同。
內部行政行為通常只涉及行政機關的內部行政事務,其作用主要和行政機關的正常運轉有關,不影響外部相對人的權利和義務,外部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對外行使公共權利的行為,因而直接影響著外部相對人的利益。由于這兩種行政行為的上述區別以及行政機關行使這兩種權利的性質和依據也不同,因此,不同性質的行為引起的爭議應由不同的途徑予以解決,即內部行政爭議由行政機關自身解決,外部行政爭議由法院解決。如果將行政內部爭議也交由法院解決,一方面法院不熟悉行政機關內部事務,并缺乏具體的爭議處理手段,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法院干擾行政機關正常工作,影響依法行政的效力。因此,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法院不受理就行政機關對行政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提起的訴訟。
綜上所述,行政行為分為內部和外部,內部行政行為限于公務員,具體包括指令、訓令和指示等,比如上級部門要求工作人員完成某項工作,就是內部行為。如果內部行政行為發生爭議,應當由行政機構內部解決,一般情況下不需要走法院。
無效的行政行為的情形都有哪些
內部行政行為是否可以提請訴訟?
內部行政行為可以復議嗎,有哪些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結算金額超出合同金額怎么辦
2021-01-27我國征地流程的步驟有哪些
2021-03-23如何妥善處理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糾紛
2020-12-29網絡語言攻擊能定罪嗎
2021-02-09民法宣告失蹤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25交通事故鑒定書
2021-01-03交通肇事和肇事逃逸罪的區別
2021-01-13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3-072020年快遞員猥褻客戶,快遞公司是否承擔責任
2021-01-16勞動補償金與賠償金分別是什么
2020-11-08勞務派遣員工轉正后工齡如何認定
2020-11-20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及分類有哪些
2021-01-08意外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01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承保哪些責任?
2020-12-04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還能追償賠償金嗎
2021-02-22格式條款解釋規則在保險合同中的適用
2020-12-11無效保險合同
2020-11-29如何訂立海上保險合同
2021-02-10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10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 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