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一個稍好一點的家庭隨便都可以輕松的買個車,各大城市的車流量非常大,就難免出現交通事故。當發生交通事故后,事故雙方因墊付醫療費用問題經常產生很大的糾紛,為解決這些糾紛,是很有必要了解交通事故墊付醫療費的相關問題的,下面我們就來好好了解了解。
一、交通事故中常見的墊付問題
1、法律沒有規定,肇事人必須墊付醫藥費。
第三十一條 保險公司可以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賠償保險金。但是,因搶救受傷人員需要保險公司支付或者墊付搶救費用的,保險公司在接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知后,經核對應當及時向醫療機構支付或者墊付搶救費用。
因搶救受傷人員需要救助基金管理機構墊付搶救費用的,救助基金管理機構在接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知后,經核對應當及時向醫療機構墊付搶救費用。
2、可以通過交警,讓事故基金墊付。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第二十四條 國家設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以下簡稱救助基金)。有下列情形之一時,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傷亡的喪葬費用、部分或者全部搶救費用,由救助基金先行墊付,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有權向道路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一)搶救費用超過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的;
(二)肇事機動車未參加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的;
(三)機動車肇事后逃逸的。
第三十一條因搶救受傷人員需要救助基金管理機構墊付搶救費用的,救助基金管理機構在接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知后,經核對應當及時向醫療機構墊付搶救費用。
因此,當搶救費用超過相關法規中規定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時,可以依法向國家設立的道路交通事故救濟基金提出要求先行墊付,若以上方法仍無法得到救濟,則可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致害人支付醫療費用的先于執行的申請。
由此可知,發生交通事故,肇事責任方未支付醫藥費,而家屬無力承擔受害者的醫療費用時,由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和道路交通事故救濟基金先行墊付。
二、醫療費究竟怎么墊付
在交通事故發生后,肇事雙方都要根據事故情況和傷者受傷情況做不同處理:
1、對于肇事司機,應當及時墊付傷者的搶救費用和必要手術等費用,這樣至少應當保證傷者的傷情不能因無錢醫治而擴大,這樣因為傷者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導致更嚴重的傷害,損失也在不斷擴大,后期理賠也會無形加大肇事司機的賠償責任。
2、對于受傷方,肇事司機能及時墊付所有醫療費是最好的情形,但在肇事司機不配合墊付的情況下,自己應及時自行墊付治療費用,若治療費用緊張的應及時和交警部門聯系,看能否和保險公司、肇事方或醫療基金部門協調,及時保障受傷者身體健康利益。
三、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條: 醫療機構對交通事故中的受傷人員應當及時搶救,不得因搶救費用未及時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車輛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支付搶救費用;搶救費用超過責任限額的,未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先行墊付部分或者全部搶救費用,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條 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因搶救受傷人員需要保險公司支付搶救費用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知保險公司。在交強險中,關于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墊付醫療費須具備以下條件:
1、由交警出椐醫療費墊付通知書;
2、搶救費用已經產生,醫院必須提供醫療費清單和發票;
3、符合國務院頒布的《交通事故創傷人員臨床診療指南》和出險當地的醫療保險規定;
4、保險公司的墊付款是以轉帳方式支付給醫院的;
5、交強險醫療費有責賠付限額為:10000元;
6、交強險醫療費無責賠付限額為:2000元;
綜上,就是對交通事故墊付醫療費問題的相關闡述。在發生交通事故后,肇事方出于人道主義應當及時墊付傷者的搶救費用和必要手術等費用,不要因為耽誤治療,后期理賠會無形加大肇事方的賠償責任。而對于受害方,在肇事司機不配合墊付和自己費用又緊張時,及時和保險公司、肇事方或醫療基金部門協調,及時保障受傷者身體健康利益。如想了解更多關于交通事故中的問題,請上律霸網咨詢。
交通事故民事訴訟期限有多久?
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及賠償是怎樣的
出了交通事故被拘留是怎么回事,哪些情況會被拘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承諾什么時候送達才有效?
2020-12-26冤假錯案取保候審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2020-12-29侵害人身權益的財產損失賠償額的確定方法怎么規定的
2021-03-01不服交通事故人身傷殘評定怎么辦
2021-03-25事故全責方死亡家屬能要求無責方賠償嗎
2021-02-07交通事故傷殘賠償可否另行訴訟
2021-02-20意外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2一個律師可以為兩個人取保候審嗎?
2021-01-20哪些民事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轄
2020-11-20夫妻離婚后,未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是否還有監護權
2021-01-12對交通事故認定書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2021-01-29口頭合同觸犯合同詐騙罪是否合法
2020-12-16私生子行使繼承權的法律依據如何
2021-03-02離異后的人對財產有無繼承權
2021-01-03學生精神失常是學校的責任嗎
2021-01-15農村無證土地糾紛怎么處理
2020-11-09村民違法建房如何處罰
2021-03-09單位支付員工工資的時間
2021-01-03員工涉嫌刑事責任怎么處理,單位是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7停崗留薪人員年限到了后還能回原單位上班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