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詐騙的含義
合同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設定陷阱等手段騙取對方財產的行為。或者是合同一方當事人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或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從而與之簽訂或履行合同的行為。
二、合同詐騙的種類
1、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勾當行騙者為了便于實施詐騙的目的,專門持偽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證件,到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義招聘員工、培訓員工,由員工進行詐騙,整個詐騙過程,真正的幕后策劃人始終不露面。因此,合同詐騙案件最終被追究刑事責任的通常都是公司的業務員或一般員工,而隱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劃人因為極少直接與受騙者接觸,從而得以逃避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義行騙,可以減少行騙的風險,增加行騙手段的隱蔽性。更有甚者,公司連自己招聘的員工都騙,情節十分惡劣。
2、重操舊業者多屢騙不爽行騙者多數是具有多次行騙劣跡的行家老手,通常一旦罪行被識破,便馬上聞風而逃。當他們認為風聲不緊的時候,就會重操舊業。因為他們對于行騙手段十分熟悉,所以在很短時間內他們便可以迅速成立詐騙組織,實施詐騙行為,而且,為逃避法律懲罰,他們會吸取教訓,得手后立即銷聲匿跡,給有關部門查辦造成困難。
3、運用見證手法騙取信任合同詐騙公證和律師見證的形式,是較為流行的法律見證形式。正是由于這兩種形式社會效果好,也為老百姓所熟知,行騙者容易抓住這種心理,從而體現其合作項目和合同的真實性。受騙者此時更多的想法是,合作項目和合同都是受法律保護的,若對方違約,通過法律程序可以保障自己的權利。這也使得受騙者心里如吃了定心丸一樣,完全相信行騙者,從而被行騙者多次騙走財物,有時甚至連續被騙還毫無察覺。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方法,通常在受騙者尚且猶豫不決時,行騙者只要使用這種辦法,受騙者都會信以為真從而受騙上當的。
4、冒用他人名義實施詐騙犯罪分子身份證、單位證明等證件均為偽造,并非常善于偽裝,虛張聲勢甚至假借他人資產以顯示其實力,投其所好甚至對受害單位方主管人員進行行賄,以騙取其信任。
5、偽造擔保票據非法獲取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虛假產權證明作擔保實施合同詐騙。犯罪分子或利用高科技手段偽造此類票據,足以亂真,或以非法手段獲取,不易被察覺。上文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合同詐騙的內容,希望大家在簽訂、履行合同中要警惕對方出現這種情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漏診應否承擔民事責任
2021-03-07如果十級傷殘還在原單位工作怎么算賠償
2021-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0-12-26辦完婚宴就分手退男方彩禮嗎
2020-12-15合同保證金能否在貨款中扣除
2021-02-24販賣毒品判無期徒刑有可能假釋嗎
2021-01-29公民的政治權利和民主權利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0團伙盜竊價值七萬如何量刑
2021-02-01員工下班后在公司宿舍摔傷算工傷嗎
2021-02-04別墅地皮可買賣建房嗎
2021-01-15房產土地贈與免稅嗎
2021-01-25單位集資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10房地產開發轉讓手續應該如何辦理
2020-11-13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職工可要求經濟賠償金
2021-02-17簽保密協議有保密費嗎
2021-03-24試用期離職拒不簽字怎么辦
2021-01-12保險經紀人的條件資格有哪些
2021-02-23保險合同成立超過兩年隱瞞病情能獲得賠償嗎
2021-01-07單位保險要交多少年
2020-11-17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