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死不救的刑法規制
第一:見死不救是一種不作為行為。刑法規定:無行為則無犯罪。但刑法中的行為指“在人的意識支配下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身體活動”,包括作為和不作為。作為是指行為人以積極的行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行為,刑法規定的絕大多數犯罪都是以作為的形式實施的,例如藥家鑫殺人,就是一種作為的犯罪。但還有另外一種行為叫不作為,是指行為人在能夠履行自己應盡義務的情況下不履行該義務,而不作為也是能構成犯罪的。
第二:就現在的刑法而言,醫跑跑和18個見死不救的路人并沒有構成犯罪。那么什么樣的不作為我們能對其進行刑事處罰呢?有三個必備的條件。
首先,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具有法律性質的義務。義務的來源主要有:(1)法律、法規明文規定的義務。例如,我國婚姻法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2)職務或者業務要求的義務。例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履行相應職責的義務,執勤的消防人員有消除大火的義務,等等。(3)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例如,合同行為、自愿接受行為等可能導致行為人負有實施一定積極行為的義務。(4)先前行為引起的義務。這是指由于行為人的某種行為使刑法所保護的合法權益處于危險狀態時,行為人負有派出危險或者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特定積極義務。比如甲邀請乙去游泳,乙突然腳抽筋而甲拒絕施救,那么甲的行為便觸犯了刑法的規定。
第二個條件是,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義務。法律不可以強人所難。如果行為人雖有某項法律義務,但由于種種原因其不具備履行該項義務的條件,則不構成不作為犯罪。比如之前的例子中,兒子本身經濟貧困,無力供給對父母的贍養;乙腳抽后甲也抽筋無法施救,這樣便不構成不作為犯罪。
第三個條件: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造成危害結果。再用之前的例子,如果兒子拒絕贍養父母,但父母通過自己的乞討等行為養活了自己,兒子便不構成犯罪;乙腳抽筋后,甲沒有施救,但最終乙掙扎著爬上了岸,這樣的話甲便沒有觸犯刑法。
不作為可能觸犯的罪名。(1)不作為致人死亡的,一般定性為“故意殺人罪”;(2)不履行撫養義務的,一般定性為“遺棄罪”;(3)不履行納稅義務,一般定性為“逃稅罪”;(4)不履行監管義務的,一般定性為“玩忽職守罪”。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見死不救的刑法規制”。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不良之風興起。世人以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來面對社會關系,這樣下去只會泯滅人性的良知,使社會上的各種感情觀念淡薄。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窩藏、包庇罪辯護詞
2021-02-27合同約定與合同法規定不一致有效嗎
2021-01-01醫療事故罪疏忽大意過失的特點有哪些
2020-12-26眼晴工傷鑒定的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9申請再審,律師費是否另算
2021-01-09什么是侵占罪,與盜竊罪有何不同
2021-02-07交通事故賠償項目參照標準
2021-02-22哪些交通事故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1-01-01個人賬戶存公款犯法嗎
2020-12-10離職補償金標準是稅前還是稅后
2021-02-28離婚協議滿三年了還能追溯嗎
2021-02-03城管強制拆除違建程序是什么
2021-03-04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簽了合同剛入職兩個星期怎么離職
2020-12-27代替打印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1-01-15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設立保險公司
2021-02-28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19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全車盜搶險與車上人員責任險
2020-12-23司機肇事 車主擔責 保險公司付費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