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釋是指對于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后,由于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而附有條件地將其提前釋放的刑罰執行制度。
一、假釋適用對象有調整的必要
我國刑法第81條第一款規定,假釋適用于被判處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這一規定也和其他國家大體相一致。既然有人認為假釋是為了補救長期自由刑而設。那么,對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就沒有適用假釋的必要。理由其一就在于對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而假釋的實質條件和緩刑的實質條件相一致。可直接適用緩刑,理由其二就在于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在刑罰執行過程中表現好,可以減刑,經過一次或幾次減刑,所剩余刑無幾,假釋還須執行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對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適用假釋意義不是很大。因而,筆者認為:假釋應適用于被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的犯罪。
刑法第81條第二款規定,對于累犯以及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的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是假釋。這一規定有些過于嚴厲。筆者認為:對這些嚴重性質的犯罪人不應當規定一律不適用假釋,而應與一般犯罪相區別規定更為嚴格的假釋條件和程序。比如規定因上列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須執行原判刑期三分之二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五年以上,方可予以假釋。這樣規定也可給這些犯罪人早日復歸社會的期望和信心,給他們重新做人的機會。
二、對于有“特殊情況”應作較為寬泛理解
刑法第81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假釋的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可以不受上述執行刑期的限制”這里的“有特殊情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10月28日作出的《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1條規定:刑法第81條第一款規定的“特殊情況”是指有國家政治、國防、外交等方面特殊需要的情況。筆者認為“有特殊情況”,可分為兩種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離婚的五大誤解
2021-03-16破壞軍人婚姻構成犯罪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1-03-02抄襲小說犯法嗎
2021-02-09婚外情被跟蹤是否違法
2021-03-12起訴離婚要具備哪些條件 哪些情況屬于夫妻感情破裂
2021-02-25刑法中自首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1-01-07哪些情形下不適用繼續履行
2021-03-17房地產企業取得閑置資金利息怎么處理
2021-03-17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保險合同訂立的原則和程序
2020-12-29責任保險合同中仲裁條款效力
2020-12-23本案的保險理賠依據如何確定
2021-02-25究竟哪些險種可將地震劃為承保責任范圍內
2021-01-20當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15車險拒賠能申訴嗎
2020-12-04土地承包合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解除呢
2021-02-10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有什么限制
2021-03-02國家對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4禁養區養殖場拆遷補償都有哪些政策
2021-02-24沒有土地使用證拆遷補償款會發放嗎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