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多久可以保釋?24小時
拘留后,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如果保釋不至于危害社會,則可以保釋。
根據刑法第八十三條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后,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第八十四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第九十六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規定的偵查羈押、審查起訴、一審、二審期限內辦結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九十七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被采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刑事拘留最長不超過三十七天,是否能取保候審要根據犯罪情節來定,情節輕微沒有社會危害性的可以取保候審。
如果符合取保候審條件,被刑事拘留前或者被刑事拘留后,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請取保候審。
法律依據:
《刑訴法》第六十五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六十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
刑事拘留中如受到不當的對待的,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具體的可以咨詢相關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采購法,罰款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0訴訟前財產保全的前提有什么
2021-03-21什么是專利優先權
2021-02-052020金融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護
2020-11-26怎樣全面理解婚姻自由?
2021-03-22審判管轄的種類和定義
2021-01-02如何申請傷殘鑒定?
2020-12-13倒車輕微碰撞算是肇事嗎
2021-01-29小區改造造成個人財產損失怎么辦
2021-01-11注銷房產抵押手續
2021-01-27房產怎么解除抵押
2021-02-21分析 家庭財產保險為何難進百姓家
2021-01-212020人壽保險合同樣本
2021-01-06惡意重復保險該不該賠
2021-03-23事故報案私了后保險理賠嗎
2021-02-13“有利于被保險人解釋”原則被過度使用是否有利
2021-01-31幾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0-11-29投保協議
2021-02-27保險費率是如何確定的
2021-03-25把集體荒地寫入家庭承包合同該如何處理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