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日前表示,為保證減刑、假釋案件的透明與公正,今后對減刑、假釋案件將一律實行公示制度和有條件的公開聽證制度。
減刑與假釋是指對判處一定刑罰的罪犯,根據其服刑期間的具體表現,依法減少其應服刑期限或附條件予以提前釋放的一種制度。減刑與假釋影響到罪犯自身與社會的重大利益,所以,如果說對罪犯判處刑罰是第一次審判,那么對罪犯的減刑與假釋可以稱為第二次審判。因而對罪犯的減刑與假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用之得當,則有利于罪犯的教育改造;用之不當,則加劇罪犯抗拒改造的心理,也會引起群眾對司法公正產生懷疑。
然而,依據現有的法律和司法實踐的實際操作,人民法院對于罪犯的減刑與假釋裁定的程序,并非是一個能體現公開、公正、公平的完整意義上的訴訟程序。這主要體現在:一是書面審理,人民法院對減刑與假釋都是不開庭的書面審核裁定,法官對事實證據的認定依靠書面材料,缺乏庭審的直觀印象;二是只依據監獄一方的證據與材料,缺乏聽取當事人及相關利害關系人意見的程序;三是減刑與假釋裁定整個過程不公開,缺乏透明度,不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四是受減刑與假釋裁定影響的當事人及其他利害關系人缺乏救濟途徑,無法有效地對裁定提出異議。因此,盡管法律規定人民檢察院可以對減刑與假釋進行監督,但因為減刑與假釋本身程序的缺陷,這種監督效果非常有限。
最高人民法院在不違背現有法律的規定下,對減刑、假釋案件實行公示制度和有條件的公開聽證制度,這是一種對司法進行改革的有益探索,筆者認為值得稱道。首先是公開審理的做法,體現了司法民主與公開,便于檢察機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避免“暗箱操作”的嫌疑,增強了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信心;其次是開庭審理、聽取監獄方面的建議、證據和接受減刑的罪犯及同監區罪犯的多方面意見的做法,有利于避免偏聽偏信,能使當事人信服,也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接近正義;最后,公開、開庭和聽取多方意見的審理,使罪犯們接受法律公正的洗禮,有利于他們日后的教育改造。
就目前而言,筆者認為,減刑、假釋案件實行公開聽證審理,還需要做到:一是將法院主動聽取當事人意見改變為他們有權在法庭上陳述,將表達意見固定為訴訟權利;二是當事人不服減刑與假釋的裁定應該具有上訴權;三是要吸收有關案件被害人及其他利害關系人參與的減刑與假釋的訴訟程序,并享有相應的訴訟權利。目前,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減刑、假釋工作專項大檢查,表明了最高人民法院對減刑、假釋案件的特別關注,并努力要使減刑、假釋程序體現公開、公正、公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實習期工資會漲嗎
2020-11-30死刑怎么才能改刑
2021-03-04重大交通事故處理手續有哪些
2021-01-24老人有存款能要贍養費嗎
2020-12-15不同意管轄裁定怎么辦
2020-12-15單位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受傷、死亡的,應當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0-12-13銀行業監督管理的職責
2021-01-31擔保合同期限有多久
2021-02-24寄存物發生毀損怎么辦
2021-03-23勞動合同可以代簽嗎
2020-11-17企業一定要成立工會嗎
2021-01-19用人單位能否擅自調崗并降薪
2020-11-30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要素是什么
2020-11-17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買境外旅游保險產品時該在哪里買呢
2020-11-17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范圍
2020-12-21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