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辦各種事情已經離不開網絡,很多金融產品的推出都和互聯網的發展有極大關系。近年來,在金融犯罪領域,網絡犯罪的手段越來越多,像網絡詐騙、網貸集資詐騙等,給不少人的財產造成了損失。那么,網絡金融犯罪的原因包括哪些?下面我們通過本文做個具體了解。
一、網絡金融犯罪的原因包括哪些?
1、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內控制度松懈。一些金融機構的計算機技術力量相對薄弱,操作人員嚴重缺乏,造成人員缺崗、分工不明。如操作人員不按規程加設口令、密碼或口令、密碼不注意保密,主機控制臺密鑰不按規定保管,計算機打印出來的各種原始表證不注意妥善保管,損壞、報廢憑證賬表不按規定銷毀,隨意丟放。這種不按操作規程,忽視安全防范工作,警惕性不高的直接后果,就是留下了犯罪隱患。
2、網絡技術發展很快,為實施犯罪提供了便利手段。新的網絡技術的出現促進了信息網絡應用與發展,但也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成為犯罪工具。近年來,以竊取銀行賬號、密碼和個人信息,獲得經濟利益為目的的木馬和間諜軟件工具迅速增多,而且簡單易用,成為實施入侵攻擊的主要工具。
3、犯罪成本較低,實施容易。相對于傳統的金融犯罪,網上金融犯罪具有成本低、易實施、風險低等優勢,犯罪分子只需支付較少的上網費、租賃或制作網頁費用、軟件工具購買費和租賃服務器的費用就可以實施犯罪,并且獲利數額巨大,犯罪手段隱蔽,不容易被發現,因而成為犯罪分子青睞的一種作案方式。
二、如何打擊網絡金融犯罪?
1、用好法律法規,落實依法管理
目前,與非法集資犯罪相關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工作辦法》、《最高人民法院、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意見》等,特別是今年,國務院有關部委聯合出臺了“處置非法集資條例”討論稿,對非法金融企業從預防監測、行政調查、行政處理、法律責任等方面對有關行政部門職責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在此基礎上,要依據省、市實施細則,結合我縣實際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相關任務和要求,真正落實依法管理、從嚴管理要求。
2、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聯動
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充分發揮縣打非辦和剛建立的打擊經濟犯罪聯席會議制度作用,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縣在預防、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中的案件協調機制、情報會商機制、監督管理機制和維穩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行政執法機關在事前審批、事中監督、事后查處中的行政監管職能,公安機關要通過網上、網下,人力和科技資源等各種渠道靈敏信息,強化信息收集、研判,運用打擊經濟犯罪聯席會議制度,適時組織市場監督管理局、金融辦、銀監辦、地稅局、國稅局等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會商,通報交流、分析研究情況,對違法犯罪實施精確打擊,把各類互聯網金融安全問題防范處置在苗頭和初始階段。把群眾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把社會影響降低到最小限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3、加強學習培訓,提高監管水平
我們要充分利用國務院關于互聯網金融監管條例和省市出臺的有關細則為契機,組織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加強法律法規學習,提高執法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時,要把貫徹條例和開展“最多跑一次”活動有機結合,相關監管部門在簡化行政審批的同時,也要加強審核把關,嚴格防范利用注冊公司進行違法犯罪,尤其是各地在全力擠壓情況下,對外地遷移來企業更要加強審查,有必要進行部門聯審,防止落地生根,產生不良后果,做到提前把關。
綜上所述,網絡金融犯罪的類型很多,近年來主要集中于網貸詐騙中。網絡金融犯罪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和網絡監管措施不到位,網絡犯罪成本較低及網絡發展過快等有關。鑒于此,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力度,提高準入門檻,政府部門也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投資者的安全防范意識。
網絡轉載侵權問題的法律規定
互聯網發達的當代怎么避免網絡詐騙?
網絡侵權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法辭退孕婦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2拖欠農民工工資入刑
2021-02-05指定管轄的黨紀處分怎么辦
2021-01-27沒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1-02-11轉繼承怎么處理
2020-12-21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公司執行董事要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2-13合同中止履行是否變更合同
2021-02-11公司倒閉法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05企業停產放假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02退休離職補償金的標準是什么
2021-01-01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承保哪些責任?
2020-12-04海洋貨物運輸保險單
2020-12-22保險糾紛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1-01-21某保險公司訴某公司保險合同一案
2020-11-29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保險公司假現場拒賠合理嗎
2021-03-17海上貨運保險利益案例
2021-03-01尚未出生的胎兒能否享受征地拆遷安置補償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