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訴客體的特殊性。
從我國的立法體例來看,城市房屋拆遷問題已經納入房地產法律規范的范疇,它具有明顯的商法性質,和一般的房屋案件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只有涉訴的房屋必須是被確定拆遷或已被拆遷這一客觀事實的發生,才能引起涉訴主體間相關的民事法律關系或行政法律關系的設立、變更和終止。
(二)涉訴法律事實的復合性。
2001年11月1日施行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拆遷管理”一章中,相繼規范了城市房屋拆遷中的兩種法律事實,就是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已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和未簽訂補償安置協議這兩種情況。按1996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法復(1996)12號文規定,對于當事人雙方已簽訂補償安置協議,涉訴的按民事案件受理,后一種則屬于行政案件。這其中就牽涉到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作為政府部門實行行政干預的行政行為: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和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進行房屋拆遷裁決。房屋拆遷案件涉訴后不管是以民事案件還是以行政案件進入審理程序后,都必須同時涉及到房屋拆遷這一涉訴法律事實相關聯的行政、民事法律關系這一復合法律事實。
(三)涉訴案件社會影響的全局性。
執法的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相統一要求比較嚴格。城市的發展總是在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良性互動中逐漸美化。在城市發展建設這一大局中,房屋拆遷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與千家萬戶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我們不能總是靠房屋產權人的覺悟,靠對他的強大政治思想工作來解決問題,在依法治國的今天,在合理補償安置情況下,依法強制拆遷,靠法律來規范社會的每一個行為是必然趨勢。在這強大的壓力下,如何把握執行法律與執行政策,依法強制執行與保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一矛盾,就成了我們法律、法官面前的一個坎。一般來說,城市發展的每一個足印都是與動拆遷密切相關的,每一次拆遷都有可能聯系千家萬戶的,在絕對公平不可能的情況下,如何找準雙方利益平衡的切入點,妥善處理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的權利義務關系,盡量不引起被拆遷人的對立情緒,杜絕、防范群訪或越級上訪,不造成負面影響,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危房改造補償國家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2夫妻財產損害該不該賠
2021-02-01勞動法解雇員工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9股權融資包含無形資產嗎
2020-11-28婚約財產糾紛有哪些
2020-12-04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1香港人和內地人結婚手續
2020-12-22護工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4繼承遺產需要繼承債務嗎
2020-11-11什么叫集資房,集資房買賣最新規定
2021-01-05新房子剛買就賣有稅嗎
2021-01-01工會的四項基本職能
2020-12-25勞務派遣員工轉正后工齡如何認定
2020-11-20不滿半年被裁員要怎么補償
2020-12-14雇傭關系可以隨意解除嗎
2020-11-29勞動糾紛勞動局該不該管
2021-01-01貨物運輸保險的特點
2021-03-01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5保險利益的內容有什么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