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自首的成立條件
結合《刑法》第67條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自首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自動投案。即犯罪單位在實施犯罪之后至歸案之前,出于其集體的意志主動向有關機關或個人承認該單位實施了特定的犯罪,并自愿置于有關機關或個人的控制之下,等待進一步交代犯罪事實,并最終接受司法機關的偵查、起訴和審判的行為。犯罪單位的投案行為必須要由其中的自然人來完成,因此有關自然人的投案行為是否成立犯罪單位的投案行為,應當考察該投案行為是否基于犯罪單位的集體意志、投案人是否代表犯罪單位投案。能夠代表犯罪單位投案意志的是參與單位犯罪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是經該單位授權委托并能代表犯罪單位投案意志的其他人,包括在單位犯罪中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他們的投案行為是成立單位自首的本質條件
2.如實供述單位的罪行。參與實施單位犯罪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自身投案或者經授權委托并能代表單位投案意志的其他人代為自動投案后,必須要由其中的自然人實事求是、客觀、徹底的供述單位的全部罪行和其自身在其中所實施的罪行,有其他人一起參與的,還應當同時供述其他人的罪行,才能認定為自首。如實供述罪行反映了實施犯罪以后的單位和相關涉案人員悔罪的具體表現和犯罪以后對于犯罪的態度,對于犯罪人的處罰具有重要意義,為司法機關追究其罪行提供了客觀事實根據,并使整個刑事司法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符合自首制度的立法精神
二、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確立認定
單位犯罪自首的成立相對于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個人自首的成立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并且單位犯罪自首成立后,除非經單位集體或者決策機構決定或者經得所有參與實施單位犯罪人員的一致同意投案并如實供述全部罪行,否則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個人的自首效力不及于其他的人員
1.經單位集體或者決策機構決定實施犯罪行為的,如果經單位集體或者決策機構決定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授權委托能代表單位投案意志的其他人包括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投案并如實供述單位所實施的全部罪行的,應當認定為單位自首;所有參與實施單位犯罪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如果能認同單位的自首意志,隨時接受、配合司法機關的偵查、起訴和審判并如實供認自己以及其他同案犯所參與實施的全部罪行的,均應當認定為個人自首;對于其中拒不到案或到案后不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不能認定為個人自首。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自行投案并如實供述單位全部罪行的,應當認定為單位自首,同時能夠供認在單位犯罪過程中的自身罪行和其他同案犯的全部罪行的,應當認定為個人自首,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雖然可以代表單位及其個人的自首意志,成立單位自首和其個人自首,但由于不存在與其他共同參與實施單位犯罪行為的同案犯的自首意志的共通,故其自首不能代表其他同案犯的意志,所以,其他同案犯如果沒有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單位和其個人以及同案犯的全部罪行的,仍然不能成立自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自行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單位和其個人以及同案犯的全部犯罪事實的,應當認定為個人自首,由于這些直接責任人員既不能代表單位的意志,也不能代表參與決策和實施單位犯罪行為的其他同案犯的意志,不能認定為單位自首,也不影響對其他人的自首認定,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如果沒有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全部犯罪事實的不能認定為個人自首
2.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決定并實施單位犯罪行為,由于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的犯罪行為是代表單位實施的,他們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行為就是單位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行為,他們自動投案并且如實供述單位罪行的,應當認定為單位自首。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同時能夠供認在單位犯罪過程中的自身罪行的,也應當認定為其個人自首,否則不能認定自首
3.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決定,且有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共同參與實施單位犯罪的自首情況。經單位決策機構決定或所有參與實施單位犯罪的人員共同決定投案并且如實供述罪行的,應當認定為單位自首;所有參與實施單位犯罪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如果能夠隨時接受、配合司法機關的調查并如實供認自己以及其他同案犯所參與實施的全部罪行的,均應當認定為個人自首;對于其中拒不到案或到案后不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不能認定為個人自首。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自行投案并如實供述單位全部罪行的,應當認定為單位自首,同時能夠供認在單位犯罪過程中的自身罪行和其他同案犯的全部罪行的,應當認定為個人自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如果沒有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單位和其個人以及同案犯的全部罪行的,仍然不能成立自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自行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單位和其個人以及同案犯的全部犯罪事實的,僅成立個人自首,不能認定單位自首,也不影響對其他人的自首認定
4.除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外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決定并實施單位犯罪行為的,由于直接責任人員的犯罪行為是代表單位整體實施的,直接責任人員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行為就是單位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行為,要成立單位自首,必須要由直接責任人員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單位全部罪行;直接責任人員同時能夠供認自己的罪行的,應當認定為個人自首,如果存在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共同參與實施的,還應當供述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罪行,方能成立直接責任人員的個人自首
三、不應認定為單位犯罪自首的幾種情況
根據《解釋》規定:“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和“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對自然人犯罪的自首適用該規則應當是比較明確和易于把握的,但是,對單位犯罪如何正確把握和適用是個值得思考和需要進一步明確的問題
罪犯自首后逃跑或翻供,其本質是為了逃避司法機關的偵查、起訴、審判,為追訴其犯罪設置障礙,如果對這兩種情況認定為自首,顯然不符合自首制度的立法精神。犯罪人自動投案后并沒有如實供述的,其行為根本不成立自首,本人認為《解釋》所指的“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的情況當屬犯罪嫌疑人逃跑之前的行為已??經成立自首,換句話說就是犯罪嫌疑人是在成立自首以后逃跑的;而《解釋》所稱翻供的情況也是如此,翻供之前的行為也本已??成立自首。由于犯罪嫌疑人后續逃跑行為和翻供行為的存在已經自行全盤否定了原先的自首,才不予認定自首
單位只是社會個人格化的犯罪主體,單位犯罪成立自首以后,單位本身不會自己完成逃跑和翻供行為,是犯罪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逃跑和翻供行為,直接影響到單位犯罪自首的認定。具體的說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犯罪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逃跑或翻供的,不能認定單位自首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個人自首,但不影響同案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個人自首成立與否的認定;如果是同案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逃跑或翻供的,對這些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不能認定為個人自首,但既不影響本已??成立的單位犯罪自首的繼續認定,也不影響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個人自首的認定;對其中翻供的,如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單位自首,同時能夠供認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實的,應認定個人自首,對其中有其他同案犯的,還應當供述其他同案犯所參與實施的全部罪行的才予認定個人自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只能認定其個人自首,不影響對單位和其他人員的自首認定
2.除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外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決定并實施單位犯罪行為,如果直接責任人員逃跑或翻供的,不能認定單位自首和直接責任人員個人自首;對存在同案犯的,如果直接責任人員中的主犯逃跑或翻供的,不能認定單位自首和主犯個人自首,但不影響從犯個人自首成立與否的認定;對其中翻供的,如直接責任人員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單位自首,同時能夠供認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實的,應認定個人自首,對其中有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還應當供述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所參與實施的全部罪行的才予認定個人自首。還有一種情況,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基于對事實和法律的認識錯誤,將本不構成犯罪的行為當作犯罪行為而向有關機關或個人投案并供述所謂的犯罪事實,由于缺乏犯罪這一基本前提,當然也不能認定為單位自首或個人自首
四、關于單位犯罪自首的處罰
根據以上認定單位犯罪自首的具體適用原則,在認定單位犯罪自首成立后,應依照《刑法》第67條和《解釋》所規定的“對自首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于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的處罰原則,分別情況對自首的犯罪單位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恰當的刑罰
《刑法》第31條規定:對單位犯罪的處罰以雙罰制為主,以單罰制為輔。對采取雙罰制的單位犯罪來說,由于刑法只設定了單一的不確定的罰金刑作為單位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定刑,因此,對犯罪單位判處罰金刑不存在減輕處罰的問題,只能適用從輕處罰或免除處罰,在量刑時應當綜合單位犯罪的罪行大小、危害后果、犯罪情節和自首情節等因素判處數額相對較小的罰金刑;對于單位犯罪較輕且符合免除處罰條件的,可以免除犯罪單位的罰金刑
就采取單罰制的單位犯罪而言,刑法只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在依法認定為單位犯罪時,對單位不適用自首的有關規定
采取雙罰制和單罰制的單位犯罪均涉及到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量刑問題,根據單位犯罪中自然人的自首標準認定為自首的,應依照自首的處罰規定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判處相應的刑罰,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相信大家從上文已經找到有關的答案了吧。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或者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只要擺喜酒即正式夫妻嗎
2020-11-17夜間施工擾民有賠償嗎
2020-11-28監察機關留置最長期限
2020-11-30車禍獲得賠償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22哪些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17贈與合同受贈方不知道成立嗎
2021-03-18贍養糾紛調解技巧有哪些
2020-12-24交通肇事罪能判緩刑嗎
2020-11-21房產證上會有抵押信息嗎
2020-12-10親生父女不能斷絕關系嗎
2021-01-16合同變更的原因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23欠錢不還開庭后如果名下沒有財產怎么辦
2021-01-09延長醫療期后解除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1正式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12-30勞務派遣終止是否勞動關系終止
2021-03-16交強險如何支付賠款
2021-02-10提單責任險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問題初探
2021-01-27沒有考核被辭退按照勞動法補償嗎
2021-03-11開車撞護欄保險怎么賠
2021-02-07哪些事故三責險要理賠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