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后自首是否會被認定為逃逸
在交通肇事后為了逃避法律追究,未等交警到達即棄車離開了現場,應當認定為交通肇事逃逸。即便之后再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事實已經成立,不能因后來的自首而否定當時的逃逸事實。
然而最終選擇了投案自首的行為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雖然不能否定逃逸定性,但并不妨礙對自首情節的認定。法院根據其自首情節,應當依法減輕處罰。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是國務院頒發的行政法規,所規定的肇事者必須報告公安機關是對所有交通肇事者規定的應盡義務,但在交通肇事中,其中多數肇事者并不構成犯罪。《刑法》所規定的自首,是對所有的犯罪人從輕或減輕處罰的規定。交通肇事罪雖是交通肇事行為結果,但前者不一定是后者的必然。在交通肇中,不一定全部都可以構成犯罪,有些后果不嚴重的可以按一般交通事故處理。
對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交通事故肇事者,應受《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應盡法定的告知義務的約束,這種義務并非刑法上規定的自首情節,對此,不認定為自首是恰當的。這種告知義務,是對一般交通事故而言。只要出現了交通事故,肇事者向公安機關報告以便及時得到處理,也是一種社會公德的體現。對不構成犯罪的交通肇事者,在事發后逃逸,拒不履行告知義務時,應按行政處罰程序予以處罰,不適用刑法的規定。
交通肇事罪,本身是一種罪名,在刑法理論和刑法的規定中,就不存在告知義務,只存在自首情節,也只有自首情節,才是法定的從輕情節。因此,《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所規定的告知義務,不能代替刑法上自首規定。不能將行政處罰程序和刑事訴訟程序兩者混淆,以行政法規的規定來否定對交通肇事案件中犯法人自首行為的認定和對《刑法》所規定的自首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條件的適用。
由此可見,在交通事故發生之后,決計不能不管現場情況而逃逸,倘若逃逸后良心發現前去自首,也不可能消除肇事逃逸的罪名,最多從輕處罰。以上即為肇事逃逸自首后是否被認為逃逸的相關法律知識,若是有關于肇事逃逸方面的法律咨詢,請向律霸網刑事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告行政機關時行政機關來取證不給要承擔責任嗎
2021-03-10耳朵十級傷殘鑒定標準
2021-03-22交通事故同等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2-26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
2020-11-18家庭暴力援助方式
2020-12-30合同內服務到期沒履行怎么辦
2021-03-06顧客在超市受傷誰賠償,顧客在超市受傷的相關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1-03-26個人所得稅沒有繳納稅務局會如何處罰
2021-01-20“期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2理財保險的種類
2021-01-14人身保險監管什么意思
2021-02-07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汽車自燃房子火災怎么賠償
2021-01-23抗辯權保險法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5企業投保企業財產綜合險的賠款計算方式
2021-01-13保險代理人是否與保險公司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03保險合同解除的方式有哪些及解除后果是什么
2021-01-18交警事故雙方自行調解完保險公司會理賠嗎(交通)
2021-02-22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