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過一定的刑罰,在刑罰執行完畢事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內又犯一定范圍之罪的罪犯。
在我國,大多數犯罪分子受過刑罰處罰,能夠改惡從善,重新做人,回歸社會后不再危害社會,但是,也有極少數犯罪分子受過刑罰處罰后仍不思悔改,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不久重新犯罪,這就是累犯。對于累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目前我國刑法理論界一般是把累犯作為一種犯罪人類型看待的。其次,累犯是一種量刑情節,犯罪人屬于累犯之列的,對其量刑時就應當考慮予以從重處罰,同時累犯也是一項刑罰制度,它是刑罰量定階段人民法院考慮對犯罪人適用的一項量刑制度。
二、累犯的意義
累犯具有較大的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和社會危害性,它是刑事政策重點懲治的對象之一。對累犯從嚴打擊符合世界刑罰制度的習慣作法。正確理解和掌握累犯的犯罪特征,能更有效地保證刑罰的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目的的實現,提高懲罰犯罪、改造犯罪、保護人民的實際效果。
第一、累犯往往會耗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累犯由于先前的犯罪經驗,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作案技術和經驗,因而在實施犯罪時手段更嫻熟、干練與狡詐,犯罪后比較更容易逃避司法機關的偵查、檢察與審判。此外,累犯還因先前的刑事經歷,更易抗拒改造,具有一定的把反改造經驗,這就必然給司法機關的工作設置較大的障礙,從而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第二、累犯的存在是國家權威的削損。
國家的權威形象是通過持正抑邪,揚善懲惡樹立的。就刑法來講,主要表現在能及時懲罰犯罪、改造犯罪,并有效地遏制犯罪,保護人民的利益。而累犯現象的存在則會使人們對刑法的功效產生疑慮,動搖刑法應有的權威性與尊嚴性,致使刑法的權威與尊嚴在公眾心目中遭到一定程度的損傷,甚至使原本懾與刑法的權威而與尊嚴的破壞制度是極大的。
第三、累犯對社會公眾心理秩序具有較大的破壞性。
任何犯罪行為的發生,都會給社會公眾心理秩序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但就初犯和累犯而言,后者給社會心理造成的破壞程度大于前者。因為初次犯罪給人們心理造成的恐懼與不安,會隨著犯罪分子受到懲治而日漸消失。而當刑滿釋放后再次犯罪的累犯的出現;就會使人們對法律的功效產生失望和氣餒,使心理上的恐懼與不安進一步強化,即便累犯再次受到懲罰,業已造成人們較強的恐懼與不安心理也不易消失,從而使社會的心理秩序也不易恢復到正常水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刑事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1-03-24老百姓能告法院嗎
2021-02-21出租房漏水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嗎
2021-03-01企業跨國并購有什么類型
2020-11-24配偶被判刑,婚姻關系如何解除
2021-02-21離職公司押放工資算違法嗎
2020-11-27財產繼承權的訴訟期限怎么認定
2020-12-01行政訴訟超過半年沒有結案怎么辦
2021-01-03小孩商場電梯受傷賠償應該找誰
2021-03-07先賣房再買房會遇到哪些問題
2021-01-29用人單位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31辭職法律如何規定
2021-01-15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被保險人遭故意傷害 保險公司不能免責
2021-01-17法院可以查封個人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7欺騙誘導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1-01-18保險利益原則是指什么
2020-11-23保險代理合同樣本(二)
2021-03-25責任準備金
2020-11-24個人的出讓土地住房能分割嗎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