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法律明文規定,當地政府為了某種利益的需要,是可以征收屬于公民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的,但是征收必須按照法律的規定,在土地征收后,需要按照土地的原用途向被征地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為了規范政府的支付行為,相關國家單位制定了征地補償支付管理規定。
一、征地補償支付管理規定有哪些?
關于征地補償費的支付時間問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國土資源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對此問題有明確規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5條規定:“征收土地的各項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關于進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征地補償費應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支付到位。為了保證農民能夠得到自己的征地補償費,首先,要求建設項目將征地補償費足額列入項目投資概算。其次,征地批準后,市、縣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確定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將應支付給被征地農民的補償安置費,直接支付給農民個人,不再通過鄉、村等環節支付,防止截留、挪用征地補償費問題。最后,健全反饋制度,要求市、縣國土資源部門在規定時間內向部、省報告征地補償費用落實到位等批后實施情況,切實加強征地批后實施監管。
二、征地補償費如何發放
各項補償費用由被征地單位收取后,按如下方式處理:
1、土地補償費、依法應支付給集體的安置補助費、集體所在的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由被征地單位管理和使用。
2、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歸青苗和附著物的所有者所有。
3、安置補助費的歸屬、使用:
(1)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其管理和使用。
(2)由其他單位安置的,支付給安置單位。
(3)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發放給安置人員個人或經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集體所有的補償費用的使用收益分配辦法:
1、在當地金融機構設立專戶存放。
2、使用情況公開,接受村民監督。
3、分配辦法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過半數通過,報鄉政府備案。
在政府進行征地之后,需要采取適當的方式,在征地方案批準后三個月內一次性發放,且同時需要對被征地者進行統一安置。若不需要安置的,政府需要提其繳納社保。由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補償費用的發放方式是存在差異的。
征地補償維權方式有哪些
福建省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合同糾紛案需要提供什么證據
2020-12-22遭惡意匿名舉報報警可以嗎
2021-01-24現在軍婚需要單身證明嗎
2021-01-31著作知識產權年限多久
2021-01-14合同雙方蓋章但還沒生效可以作廢嗎
2021-01-08交通事故簡易程序
2020-12-05立案后才能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1-19適用免責事由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2021-01-14學徒是雇傭關系嗎
2020-11-20公司未與死亡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04請長假會被辭退嗎
2021-02-27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怎么進行
2021-01-08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公眾責任保險理賠時需要提供什么
2021-02-07本案受讓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0-12-13保險公司可以隨意停售在售短期健康險嗎
2021-03-07保險合同履行過程中投保人的義務有什么
2021-02-28存錢卻“買”了保險 保費能要回來嗎?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