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土地所分配的費用一直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法律問題,而農村征收土地就更為敏感一些了。農村集體中一些人的房產在當地,但人卻是非農戶口,那就這部分人的土地征收費用是否給于一直是爭議的問題。那下面小編就非農戶征地補償最新政策這一問題結合我國現行法律為大家作詳細的解答。
一、 是否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無論是《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還是2007年出臺的《物權法》均強調了保護被征地農民的利益,保障其生活質量不降低。尤其物權法與以前的法律法規相比增加了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更加有利于保護被征地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強調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補償費等費用。但是,實踐中,征地補償款是否撥付到位,款到村民委員會手中之后,對于征地補償款如何分配法律規定了村民自治,但是對于應該分配到土地承包人手中,而不予分配或者少分配,卻各有爭議,有法院認為該爭議屬于村民自治范圍不屬于法院管轄。那么,這部分人員如何才能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通過什么途徑才能夠得到賴以生存的征地補償款,尤其對于按照城市居民到了退休年齡的人在失去土地又無社會保險保障其生活的情況下,如何進行維權,值得我們思考。我認為不能僅僅因為其非農業戶口的一個身份而將其排除在征地補償的范圍之外,而應該綜合進行考慮。
首先,是否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問題。關于該事項,法律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各地的認定標準不一,一般以是否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常住戶口、是否在本地長期居住生活,是否以本集體固定的生產生活為生活來源進行判斷。
二、 是否屬于法院受案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法發【2008】11號)規定了“土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第三款規定:“當事人就用于分配的土地補償費數額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現行法律對此類案件的要求是非農戶的人員是否具有集體經濟成員的身份而進行給予問題的處理方法,而不是單單就一個非農戶口就否定了其分配土地補償款的身份,這個問題大家要特別注意。
什么是國有土地使用證,國有土地使用證重要嗎
土地使用權轉讓時交納的稅費有哪些
土地增值稅計算方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訴訟案件舉證的注意事項
2020-11-09被辭退簽字了還能仲裁嗎
2021-02-12拆遷款支票拿到怎么給錢
2021-02-20兒童監護權轉移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13出軌起訴離婚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25擔保協議樣本
2021-01-04房地產中介的收費標準
2020-12-11開發商延期交房違約金如何計算
2020-11-19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工程保險費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2021-02-15保險合同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12人身保險的原則具體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4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名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16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程序是什么
2020-12-04車禍賠償后訴保險公司要求理賠嗎
2021-01-10保險法對于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管理是怎樣規定的
2020-11-19保險合同名字錯了怎么辦
2021-02-22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的理賠原則
2020-12-18土地承包權可以抵押嗎
2020-11-16房屋買賣未過戶拆遷款如何規定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