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征收耕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征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征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
農村征地補償標準要求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準、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準):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準。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已經在2013年3月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刪除。
農村征地補償流程
1、下發征地公告,通知被征土地經營權、使用權擁有者;
2、雙方對征地事宜、補償標準進行協商;
3、經協商后,土地經營權、使用權擁有者規定期限內對土地進行清理;
4、征收完成后,下發補償款項。
土地征收對象包括哪些?
土地征收的對象包括土地所有權、各種建筑物、構筑物的所有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權、土地承包權、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
該法規定的征收對象為集體所有的土地、單位或者個人所有的房屋和不動產。屬于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包括耕地、荒地、荒坡、荒溝、灘涂、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
針對房屋所有權的征收,一直以來是把房屋作為地上附著物來進行征收。但《土地管理法征求意見稿》第十七規定:將第四十七條修改為“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兼顧國家、集體、個人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給予公平合理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因此,房屋不再作為地上附著物來進行征收,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被征收對象予以征收和補償。
由此可見,山東地區對農業征收用地的標準是按土地類型分類征收。費用一般包含補償金、安置費,青苗費等。征收土地是國家發展前進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但同時也應當保障以土地吃飯的農民們在征收過程中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應以雙方自愿為原則不強行征收。
農村宅基地征地如何補償
2020新農村征地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年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新動向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要約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5土地稅如何征收
2020-11-19交通事故受害人的誤工費的賠償
2021-03-09不交物業費違法嗎及有什么后果
2021-03-12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協議的區別
2021-01-30員工要被挖走可以與其簽競業限制協議嗎
2021-01-28合同法律風險識別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9業主委員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和登記手續
2021-01-22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規定是什么
2020-12-17離職后經濟補償金需納稅嗎
2021-01-01山東省事業人員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3-13雇傭關系的賠償標準
2021-01-19人壽保險合同的條款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0-12-04產品責任險中的被保險人有什么義務
2021-02-21人身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
2021-01-22單位保險要交多少年
2020-11-17“過期”理賠訴訟如何判
2021-01-26什么是健康保險
2020-12-03投資類保險的類型和各自的優點
2021-03-25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六十九條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