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狀
在中國不斷引進外資的情況下,外資并購十分強勁,據統計,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僅在北京就有35家。而在上海,具有總部性質的投資公司和管理公司就有104家,其中35家為世界500強的總部。[1]另外,外資并購在各行各業都有“出色”的表現,以制造業為例,1998年12月,大連第二機電廠與**伯頓電機集團合資組建**伯頓電機有限公司,大連第二機電廠以優質資產注入合資企業,原企業留下債務以及劣質資產,2001年,外資收購中-方35%的股權,實現了向外企業的跨越,2001年世界著名生產廠商**FAG公司與**軸承廠成立合資企業——富安捷鐵路軸承(寧夏)有限公司。2002年,**依納公司收購FAG公司,2003年底,**軸承把全部49%的股份拱手轉讓給德方,失去了NXZ的著名品牌的自主知識權;1995年,無錫**集團與世界最強實力的燃油噴射系統供應商(BOSOH)合資,成立**柴油噴射有限公司,**集團占48%的股份;1997年五月,**斯聯合收割機廠與赫-赫有名的聯合收割機廠**迪爾公司簽訂合資協議,獲得60%的控股權,2004年,中-方轉讓40%股份,實現外商獨資。2005年,西*子并購**化工機械制造集團公司透平機械廠,以70%股份控股。隨后,中-方品牌被拋棄。2005年12月,**金融財團凱雷與**集團簽訂“戰略投資協議”欲以2.85億元并購徐工85%的股份。[2]
以上多起并購讓我們有理由警醒:我國的機械制造業已經處在危險的邊緣。一方面,是政策的真空;一方面地方政府急于“招商引資”發展經濟,提升政績,使得外資并購的規制有失規范,給我國的國家經濟安全帶來了潛在的隱患。
(二)外資并購的新特點
1.并購速度加快,規模增大,延伸到各個領域。
目前,隨著我國入世承諾期的結束,以及近幾年經濟的迅速發展,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世界各國投資者紛紛攻城掠地,抓住一切時機分取一塊利益的蛋糕。據統計,目前全球500強企業中460余家已經在華設有投資公司或分支機構,進軍中國市場的勢頭越來越強勁,并購的速度明顯加快,僅以2002年上半年外資并購的交易數量就有306件,涉及交易額達134億美元,同比增加89%和150%.2006年交易額更是高達302億美元。[3]并購的模式由原來的小規模分散式逐漸演變為大規模跨國公司的有目的、有戰略的,跨地區、跨行業的并購形式,以攫取壟斷地位與競爭優勢。另外外資并購的領域也在不斷拓寬,外資并購的對象轉向效益好的大型企業,從個別企業轉向整個行業,比如飲料,日化,機械,醫藥,鋼鐵,水泥,金融等等。
2.并購的形式不斷創新。
隨著我國對外資并購政策的明朗化,良好的市場態勢與投資環境成為外資并購的重大利好,同時,外商直接投資進入我國的方式也有所變化,由原來以綠地投資為主轉向以并購方式為主,綠地投資為輔的態勢。
3.并購的戰略性意圖明顯,對市場的控制力加強。
由近幾年的外商投資的走向看,中國無疑是外商在亞洲投資的戰略重點,外資并購的目標已轉向國內各行業,各領域的龍頭企業或者影響力較大的企業,并且謀求絕對控股地位。僅以制造業為例,如按銷售收入計算,外資所占比例均已超過控股地位。在機械制造業,儀器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中,如按利潤計算,外資均占50%以上,如按市場份額計算,機床占63%,轎車與電子元件占70%,計算機占75%,生產攝像機與傳真機分別占99%和98%.[4]可見當前外資對我國某些行業和其主要產品已經實現了控制目標,而且系統化的并購日漸明顯,從單獨對一個企業投資演變為同時對一個產業的上中下游產品或者關聯企業進行橫向投資,擴大產業鏈,以謀求壟斷利潤。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各行業排在前五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的28個產業中有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5]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借款沒有約定還款期限怎么處理
2020-11-22欠多少物業費可以起訴
2021-01-24子女不贍養老人判決后多久生效
2020-11-19取得實施強制許可單位可以允許他人實施嗎
2020-12-21股份、股票可否用于抵押
2021-01-14房屋預告登記是否可以延期
2020-11-12行政處罰法立案后多長時間處理
2021-03-16父母干涉子女人身自由犯法嗎
2021-03-06二審終審判決生效一審法院執行嗎
2021-02-05簽訂集體合同應當經過哪五個程序
2020-11-13擔保公司貸款需要抵押物品嗎,費用有哪些
2021-01-17加盟后開了店,且合同已經到期了還能解除合同嗎
2020-12-16什么是勞動合同變更
2021-03-20勞動合同的終止在多久辦理社保轉移手續
2020-11-0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公司申請破產不給員工補償是否合法
2020-12-06侵權責任和產品責任可以同時主張嗎
2020-12-25保險合同不能解除的條件
2020-11-16某保險公司船舶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0朱某借車給同事吳某,借車發生事故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