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由哪些組成
一、主體方面
在主體方面,轉讓人須為無權處分人,受讓人為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只有當轉讓人無權處分該物時,原物所有人的利益才會受到侵害,才會存在犧牲原物權人的利益而保護第三人利益的情形,才有適用善意取得的必要。并且,受讓人應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這樣才能保證第三人的行為是有效的,一個被撤銷或無效的行為就不存在對其利益的保護問題。
二、客體方面
在客體方面,從《物權法》第106條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規定善意取得的客體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動產以交付為其公示原則,不動產以登記為其公示原則。
三、主觀方面
就主觀方面來說,受讓人應當的善意的。所謂“善意”,主要指不知情,指行為人在為某種民事行為時不知存在某種足以影響該行為法律效力的因素的一種心理狀態。對于認定這種“心理狀態”,我認為應當考慮以下幾個因素:首先,受讓人是否有“知情”的義務,通過他的專業知識水平以及對轉讓人的了解程度,受讓人是否能夠判斷他的取得是善意的;其次,受讓人是否支付了合理的對價,如果受讓人明知其取得該物的價格與實際價值相差極大,則可以認定為其行為出于“非善意”;最后,應當考慮交易的場所是否符合常理。需要強調的是,善意取得為即時取得,因此善意的準據時點原則上應為法律行為發生時即受讓財產時為準,至于事后知情與否,并不影響善意取得的構成。
四、客觀方面
在客觀方面,善意取得必須依一定的法律行為而存在,這是善意取得的前提。受讓人通過交易從轉讓人處取得財產,而受讓人的這種行為是一種“支付合理對價”的法律行為。我國《物權法》中規定“以合理的價格轉讓”就充分說明了這種行為的性質必須的有償的,受贈、繼承等無償方式取得的物不能發生善意取得的效力。
善意取得既可以適用于動產,也可以適用于不動產,但法律規定禁止流通的動產或者不動產,如貴重金屬、毒品、麻醉品、國家專有財產、盜竊物、贓物等不適用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包括有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主體,在善意的情況下,取得動產和不動產。如有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賠償標準表是怎樣的
2020-12-04網絡暴力到什么程度可以起訴
2020-12-21民事糾紛打官司步驟有哪些
2020-12-09如何申請商標注冊
2020-12-07商標品牌如何促進經貿發展
2020-11-13網吧單位違法如何處罰
2020-11-14離婚起訴書范文2020
2021-03-03起訴離婚程序步驟詳解
2021-01-15車禍傷殘鑒定時間
2020-11-18能不能打電話自首、電話通知到案是自首嗎
2021-02-19公司名稱變更合同是否依然有效
2021-03-09集資房和統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10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務合同承擔什么責任
2021-03-02實習期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發生事故屬于工傷嗎
2020-12-10別人逗狗將我傷害,該怎么索賠
2020-12-10人身保險傷殘評定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30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有什么含義
2021-03-15論保險合同的有效訂立
2021-03-02交通事故受害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28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主體可以有哪些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