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現有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受經濟利益的驅動,競爭行為短期化
由于受利益的內在驅動,不法競爭者就選擇短期化競爭行為,為謀求短期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對個體而言,從不正當競爭往往更容易獲得利益。因此,獲取最大利潤的沖動是不正當競爭行為產生的內在根源。
(二)市場機制不健全、市場體系不完善
經濟發展迅速,可是許多市場行為規則嚴重滯后,這就在客觀上為許多不正當競爭行為提供了便利條件。市場作用的充分發揮,離不開完善的市場體系、合理的市場結構、通暢的市場機制。
(三)市場引力與市場容量的矛盾加劇
初期市場引力巨大,誘使過多經營企業進入,而當期市場容量狹小導致市場供需失衡,這是導致競爭混亂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許多競爭者缺乏正確的競爭意識
一部分經營者沒能隨經濟發展而相應地提高道德素質和遵紀守法的觀念,急功近利的心理帶來公平競爭意識的缺失、商業道德的淪喪,在行為上引發了一系列消極后果。
(五)企業競爭觀念落后
由于長期以來的計劃經濟模式,我國的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競爭觀念十分落后,加之目前產業結構失衡,為數眾多的企業在同一行業、層次、時間和地區過度競爭,從而引發不正當競爭行為。運用市場競爭本無固定之規定,各種競爭手段都可以帶來機會和利益,這就要求經營者學會根據自身的實際結合客觀環境的變化,靈活、巧妙地綜合運用多種競爭手段開展競爭。
(六)法律規定不完善
現行法律過于規定原則,還停留在一種“宣言”或“綱領”的層次上,未能準確地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各種法律法規中一些重要概念含義不一致,缺乏系統性和統一性,造成了理解上的混亂和困難。立法本身的滯后性也導致一定時期內“法律缺位”。
(七)執法不公
執法不公使得不正當競爭在部分地區、行業愈演愈烈。執法不公后果嚴重。首先,它構成對守法主體的不公。執法過程一旦偏離了公平、公正的軌道,就無法實現甚至背離立法的宗旨,勢必導致守法主體心理失衡,進而成其所信賴的價值標準的扭曲,最終使守法主體不得不演化為違法主體。其次,它在地區、部門之間人為地筑起不合理的法律屏障,對身處其中的不同競爭主體來說,就會成為不正當競爭的重要誘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尋釁滋事持械輕微傷能立案嗎
2020-12-09什么是保證擔保,什么是保證保險,這兩者區別是什么
2020-11-18登記地和核發地有什么區別
2021-03-01有限合伙人參與合伙事務的處理嗎
2020-12-27中止探視權起訴狀的內容
2020-12-13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附帶民事訴訟
2020-11-30離職補償金標準是稅前還是稅后
2021-02-28承租人變更有訴訟時效嗎
2021-01-02保管人要履行的保管義務是什么
2020-12-25產假辭退我違法嗎
2021-02-17勞務派遣合同實習期多長時間
2021-01-062020勞動力外包出現意外傷亡誰負責,賠償多少
2020-12-20人壽保險如何投保
2021-02-09未及時變更保險合同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0保險合同變更的類型
2021-02-06保險公司的哪些經營行為要進行改正
2021-01-11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呢
2021-03-10投保人是什么意思,成為投保人有哪些條件
2020-11-29保險理賠如何解決索賠難的問題
2020-12-07再保險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