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競爭法的角度來看,降低成本價格和提高質量正是法律所要追求的目標,降低價格本身也是競爭法在一般情況下所要鼓勵的,對于不正當低價銷售行為的禁止只是基于保護競爭的要求而規定的例外情況,一般均有嚴格的適用條件。這就要求我們準確地把握不正當低價銷售的構成要件。按照各國立法的通例,一般在法律上從不正當低價銷售的主體、主觀目的、客觀行為、危害后果等方面來考察其法定構成要件。從主體上看,不正當低價銷售的行為人是處于賣方地位的經營者,而且通常是占有市場優勢地位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這些企業一般資金雄厚,經營品種多,生產規模大,生產占有率高,經營風險小,具有優越的競爭條件。正是由于這種優越的競爭地位,他們才敢于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
而一般競爭實力較弱的中小型企業,則不敢冒此風險,否則,不僅達不到擠垮競爭對手之目的,還會造成真正的企業虧損,甚至導致更嚴重的災難。對于僅僅生產或銷售某一種產品的專營企業來說,處境就更為嚴峻,由于低于成本的價格不能客觀地反映產品的實際價格水平,大型綜合性企業低于成本這種掠奪性定價本身就能將專營企業直接排擠出市場。從主觀目的看,不正當低價銷售的行為人是為了排擠競爭對手。即經營者企圖通過低于成本的價格爭取顧客、占領市場或擴大市場份額,削弱或擠垮競爭對手,從而獨占市場,實行壟斷經營。反之,如果經營者不是出于排擠競爭對手之目的,則不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
從客觀行為上看,不正當低價銷售表現為經營者實施了低于成本價格的壓價銷售行為。法律不僅要求經營者有低價銷售行為,而且要求這種低價還必須達到低于成本的程度。否則,不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從危害后果上看,不正當低價銷售造成了對正常競爭的限制與破壞。這種限制與破壞可以是現實存在的,也可以是被現有事實證明將來是可能發生的。但如果某種低于成本的銷售,根本不妨礙競爭的正常進行,對其他競爭者、消費者及社會利益均不會造成任何危害,則不被認定為不正當低價銷售行為。如經營者僅僅是作為一種促銷手段或者進入新市場的需要偶爾在短期內低于成本銷售,在市場上未產生任何危害作用,則一般不視為違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顧問費入賬要分攤嗎
2020-12-20交通致死司法程序
2021-01-18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對人有催告權嗎
2021-02-12遺產繼承怎么公證
2021-03-04房地產中介的收費標準
2020-12-11精神病人意外死亡保險公司賠付多少
2020-12-12為何簽訂了保險合同還常會引發許多保險糾紛?
2020-12-16應怎樣避免保險過期不賠
2020-11-14旅游意外險條款
2020-11-28可以委托醫護人員銷售健康保險產品嗎
2021-01-12疲勞駕駛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1-24發生交通事故怎么保險理賠
2021-02-28進出口貨運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0-11-22按哪一種方式處理違反免責條款的當事人
2021-02-19保險法立法目的是什么
2021-01-31如何辦理保險索賠程序
2020-11-10簽訂承包協議算勞動合同嗎
2021-03-25林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
2021-01-25安置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24拆遷戶的房子可以買嗎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