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競爭法的角度來看,降低成本價格和提高質量正是法律所要追求的目標,降低價格本身也是競爭法在一般情況下所要鼓勵的,對于不正當低價銷售行為的禁止只是基于保護競爭的要求而規定的例外情況,一般均有嚴格的適用條件。這就要求我們準確地把握不正當低價銷售的構成要件。按照各國立法的通例,一般在法律上從不正當低價銷售的主體、主觀目的、客觀行為、危害后果等方面來考察其法定構成要件。從主體上看,不正當低價銷售的行為人是處于賣方地位的經營者,而且通常是占有市場優勢地位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這些企業一般資金雄厚,經營品種多,生產規模大,生產占有率高,經營風險小,具有優越的競爭條件。正是由于這種優越的競爭地位,他們才敢于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
而一般競爭實力較弱的中小型企業,則不敢冒此風險,否則,不僅達不到擠垮競爭對手之目的,還會造成真正的企業虧損,甚至導致更嚴重的災難。對于僅僅生產或銷售某一種產品的專營企業來說,處境就更為嚴峻,由于低于成本的價格不能客觀地反映產品的實際價格水平,大型綜合性企業低于成本這種掠奪性定價本身就能將專營企業直接排擠出市場。從主觀目的看,不正當低價銷售的行為人是為了排擠競爭對手。即經營者企圖通過低于成本的價格爭取顧客、占領市場或擴大市場份額,削弱或擠垮競爭對手,從而獨占市場,實行壟斷經營。反之,如果經營者不是出于排擠競爭對手之目的,則不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
從客觀行為上看,不正當低價銷售表現為經營者實施了低于成本價格的壓價銷售行為。法律不僅要求經營者有低價銷售行為,而且要求這種低價還必須達到低于成本的程度。否則,不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從危害后果上看,不正當低價銷售造成了對正常競爭的限制與破壞。這種限制與破壞可以是現實存在的,也可以是被現有事實證明將來是可能發生的。但如果某種低于成本的銷售,根本不妨礙競爭的正常進行,對其他競爭者、消費者及社會利益均不會造成任何危害,則不被認定為不正當低價銷售行為。如經營者僅僅是作為一種促銷手段或者進入新市場的需要偶爾在短期內低于成本銷售,在市場上未產生任何危害作用,則一般不視為違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商投資企業增資流程有哪些
2021-01-12抵押物不夠還款怎么處理
2021-03-17車輛交通事故處理有什么流程
2021-01-27非撫養方可以頻繁探望子女嗎
2020-11-10哪些情形下無法要回購房定金
2020-12-03房產確權訴訟要所有繼承人嗎
2021-01-28房地產轉讓要按照什么程序辦理
2020-12-24什么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2021-01-07離職經濟補償金交稅嗎
2021-01-05單位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進行經濟性裁員
2021-02-09癲癇患者能夠辭退嗎
2020-12-24保險繳費能暫停嗎
2021-03-09再保險合同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4學生自殺保險理賠嗎
2021-01-19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2-12保險合同沒簽字生效嗎
2021-01-01房屋保險包括哪些房屋保險不賠償的情況是什么
2021-03-12保險公司可以以違反如實告知義務拒賠嗎
2021-02-09保險合同的主體包括哪些
2020-12-26保險理賠應該按照什么標準進行賠償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