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確權糾紛法律依據及證據構成
土地糾紛大量存在的原因及確權應使用的依據
確定土地權屬是指依法確定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土地他項權利的歸屬,即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土地他項權利歸誰所有。解決土地權屬問題、確定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他項權利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法定職責,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土地權屬必須嚴格依法進行。這里的“法”是指我國現行的關于土地權利的一系列法律法規體系,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及有關政策性文件。依法確定土地權屬,既包括土地確權要依據實體法,同時也要遵循程序法,按照一定程序進行。
由于土地權屬不明,一方面,使大面積的國有土地被隨意使用或變為集體土地,造成國有土地資產大量流失;另一方面,非法侵占農民集體土地,損害農民集體利益的情況也普遍存在。由于土地權屬來源不明,買賣、變相買賣土地、損公肥私的現象屢禁不止,亂占、濫用和浪費土地的問題難以整治,節約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無法落實。1982年國務院《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和《國家建設征用土地條例》施行前,我國土地管理比較混亂,占用土地隨意性較大,造成大量歷史遺留問題,引發許多土地權屬糾紛。
原國家土地局成立以后,為貫徹《土地管理法》,確定土地權屬,進行土地登記發證,以保護土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根據不同時期的國家有關法規、政策規定,結合多年調處土地權屬爭議的實踐,1989年制定了《關于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該規定對國有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所有權、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他項權利方面有較為具體的規定,在土地確權和土地權屬爭議調處工作中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不但是現階段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進行土地確權、土地登記、解決土地權屬爭議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人民法院審理土地權屬案件的依據。
與此同時,以安徽省為例,出臺了《安徽省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條例》,使確定土地權利有法可依,從而保證了土地行政管理的需要,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土地權利的價值日益顯化,明晰土地權屬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大量歷史遺留土地問題需要處理,同時新的土地權屬糾紛不斷發生,在此形勢下,加強土地確權工作就顯得更為重要。針對這些情況,近幾年國土資源部又以批復、答復等形式,及時從法律和政策上指導各地處理土地登記和土地權屬爭議的復雜和難點問題,推動了土地管理工作順利向前發展。
確定土地權屬的法律依據有基本法、土地法律和各種土地法規及相關法律?;痉ㄓ小稇椃ā贰ⅰ睹穹ㄍ▌t》;土地法律法規有《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外商開發經營成片土地管理暫行辦法》、《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中外合資企業建設用地的暫行規定》等;相關法律中的主要法律有《城市規劃法》、《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礦產資源法》、《環境保護法》、《水法》、《文物保護法》。除上述法規之外,還有經營管理土地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
土地權屬糾紛的證據構成
我國民事和行政訴訟法中,對證據所下定義十分概括: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證據具有三個基本屬性: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也是證據規則的一組核心概念。
因為“三性”貫穿于舉證、調取證據、查證屬實和認證的全過程,決定著證據與非證據、立案依據與非立案依據之間的界限,也決定著證明力的大小。關聯性是指證據與待證事實之間的邏輯關系,即只有對待證事實有證明作用的材料才能成為證據,這種證明作用就是關聯性。關聯性不是一個法律或者政策問題,而是一個邏輯的或者經驗的問題,也反映的是證據材料對待證事實存在與否的實際影響;如果證據材料的存在與否與待證事實是否清楚之間沒有關系,那么兩者之間就不存在關聯性。合法性是指證據的形式和取得程序必須符合法律規定,或者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合法性主要是要求獲取證據不能不擇手段,否則會對社會造成更大的不利影響。真實性指保證發現客觀真實的需要。對真實性有不同的理解方式。真實性有形式上的真實與內容上的真實之分。形式上的真實是指證據的載體是否為真實的,而內容上的真實是指證據所證明的內容是否為真實的。
“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的排列,反映了對證據的邏輯順序或思維順序,也是“三性”所具有的不同功能的要求。換言之,對于當事人提供或者國土部門調取的證據材料,在認證時,首先審查與待證事實(證明對象)是否具有關聯性,如果不具有關聯性,即直接予以排除,對其合法性和真實性不再考慮;如果具有關聯性,再進一步審查其是否具有合法性,如果不具有合法性,直接予以排除,不再繼續審查其是否具有真實性,如果具有合法性,再進一步審查是否具有真實性。由于合法性是對證據的正當性判斷,即使證據是真實的,也應當因其違法而予以排除,因而在審查順序上將合法性排在真實性前面,符合證據活動規律。同時具備“三性”的證據即為具有證據能力的證據。定案根據就是能夠作為據以認定待證事實是否存在的依據的證據。
國土資源部《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二十條規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調查處理爭議案件時,應當審查雙方當事人提供的下列證據:人民政府頒發的確定土地權屬的憑證;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門批準征用、劃撥、出讓土地或者以其他方式批準使用土地的文件;爭議雙方當事人依法達成的書面協議;人民政府或者司法機關處理爭議的文件或者附圖;其他有關證明文件。在認定土地糾紛中的證據,必須對上述五種證據,按照證據的“三性”給予審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遣送出境的相關費用由誰承擔
2021-01-15哪些動產不得成立留置權
2021-03-04出門散步被小區的狗咬傷應該找誰賠償
2020-12-06公證處公證過的證據有效期是幾年
2020-11-13辦完婚宴就分手退男方彩禮嗎
2020-12-15未成年人可成立特別累犯嗎
2021-02-16要具備哪些條件才可以起訴離婚
2020-11-25老人的贍養費能要多少錢呢
2020-11-08租賃合同糾紛訴訟時效全部是1年嗎
2020-11-09追索勞動報酬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2-03已懷孕的女職工,自行離開有毒工作崗位被解聘,怎么辦?
2020-11-11離職補償金沒給怎么辦
2020-12-27農民工有哪些勞動保護
2020-12-19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風險及損失案例解析
2020-11-28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司機無責保險公司該怎么賠
2021-02-21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故意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可以追償嗎
2021-03-13保險代理人的職責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