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殺人逃逸怎么判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它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并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之前提。
2、客觀要件
(1)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
(2)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
(3)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3、主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我國刑法分則規定的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體。
4、主觀要件
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犯罪行為人在做出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后,沒有對其行為造成的損害后果采取相應的救濟措施而逃跑,還不自首或者是抗拒公安機關抓捕的,這中行為在中國刑法中是屬于犯罪行為性質極其惡劣的罪行之一,所以,對于故意殺人逃逸,應當判處死刑、無期徒刑。
怎么判斷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罪量刑標準
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遺產繼承訴訟時效為多長時間
2021-01-10訴訟離婚糾紛要多久判離
2020-12-20演唱會拍照侵犯表演者權嗎
2020-12-12連帶責任人是否當然享有追償權
2020-11-28滴滴拒絕接受監督的危害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1-02-10判無期徒刑可以探監嗎
2020-12-05海事海商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嗎
2021-03-01學生在學校發生碰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建筑工程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員工辭退怎么賠償
2020-11-22無故辭退員工無合同怎么維權
2021-02-15轉正后可以被辭退嗎
2021-03-12醫療意外保險可以包含死亡保險責任嗎
2020-12-06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其已經承擔的賠償金能否追償
2020-12-26簡述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什么
2021-03-12申請人身保險理賠所需資料有哪些
2020-11-27什么是車上座位責任險
2021-01-10走人行道撞了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