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逃逸輕微傷行政處罰程序是什么?
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構成犯罪,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對其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交通管理部門必須對案件情況進行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收集證據;必要時,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檢查。案件調查人員在初步調查結束后,認為案件事實基本清楚,主要證據齊全,應當制作《交通違法行為調查報告》,提出處理意見,報送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審查。
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對《交通違法行為調查報告》審核后,認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制作《交通違法行為通知書》,送達當事人,告知擬給予的行政處罰內容及其事實、理由和依據,并告知事人可以在收到該通知書日起三日內進行陳述和申辯。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有哪些?
在理論上,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標準是有離開現場的客觀行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觀目的。實踐中,交通事故當事人在事故發生后,為了逃避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離開事故現場,沒有積極履行搶救傷者和財產、向交通管理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報告事故情況、在現場等候處理等交通法規所規定的義務,以此作為判斷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標準,可以將如下情形界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1、明知發生交通事故,行為人駕車或棄車逃離事故現場的;
2、行為人有酒后和無證駕車等嫌疑,在報案后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的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后又返回的;
3、行為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未報案且無故離開醫院的;
4、行為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給傷者或家屬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聯系方式后離開醫院的;
5、行為人接受調查期間逃匿的;
6、行為人離開事故現場且不承認曾發生交通事故,但有證據證明應知道發生交通事故的。
對有以上肇事后逃逸行為的交通事故當事人,在肇事逃逸之后,如果能夠主動到交管部門或其他公安部門投案并如實交待犯罪事實,且等待接受處理的,根據中國刑法的有關規定仍然可以認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綜上所述,發生交通肇事導致人員輕微傷的,如果當事人逃逸,則觸犯了法律,其將受到嚴厲處罰。如果是行政處罰,由交警部門執行,對其治安拘留、辦理吊銷駕駛證手續,出具罰款通知單并告知其繳納。如果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在規定期間內可以提出復議。
摩托車肇事逃逸要承擔什么責任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處罰?
發生交通肇事逃逸是全責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23撫恤金與遺產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05公司破產補償是怎樣的呢
2020-11-14經濟賠償金有上限嗎
2020-11-22合同擔保與擔保物權
2020-12-07行政辦事處有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3拆遷安置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6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收入如何確認
2021-03-23企業與什么樣的人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17勞動調解應該去哪
2021-03-10掛靠車輛出事故的保險費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0-12-12保險合同的中止是什么
2021-02-02保險糾紛非訴和解案
2021-02-03什么是互聯網保險
2020-12-13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
2020-11-09保險代理人的職能有什么
2021-01-03樓房拆遷補償多長時間能拿到
2020-12-30拆遷安置房質量有問題,拆遷戶可以拒絕收房嗎
2020-12-28公租房能購買嗎,遇到拆遷應該如何補償
2020-12-10沒有一書四方案就征地,對補償會造成什么影響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