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征收人)給予公平補償。可由于房屋的所有人和使用人不同,在公房拆遷過程中必然會導致權益糾紛。因此公房拆遷如何確定補償權利人很重要。下面就為大家分析一下未依據情勢變更而發生承租人變更的幾種情況:
1、原承租人健在,并且在征收時一直未變更過公房承租人姓名,那么承租人當然還是原承租人,因此,作為作為權利人征收補償給予其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2、原承租人在征收前已經死亡,但是其生前承租的房屋還一直由其家人或親人居住,而且也已經變更了承租人姓名,那么此時的承租人自然是變更后的承租人,且拆遷補償款也歸其有。這里面一般情況下,公房的承租人都是與原單位具有某種工作關系,基于此而獲得了公房的承租權,公房承租人對于所承租的公房的權利也不能以繼承的方式轉由其繼承人享有,只能通過變更的方式轉由符合條件的繼承人或其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享有。公房承租人也不可以遺囑的方式對所承租的公房作出實體的處分。
依據北京市有關變更承租人的規定和原單位的規定,只有原承租人死亡或者生前外遷后符合一定條件才允許承租人變更,變更以后的承租人自然是權利的享有者。
3、原承租人死后或者生前外遷后未依法變更,公房由其共同生活的部分家庭成員繼續居住并交納房租,按規定早就應當辦理變更手續,但基于種種原因并沒有及時辦理變更承租人手續,還是原承租人的名義。那么,此時因承租人的死亡導致租賃合同終止,承租人資格喪失。
公房承租人的征收補償原本不是一個特殊的問題,在廢止了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中也明確規定的,可到了2011年《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施行時,補償對象卻成了被征收房屋的所有權人這一類人,公房承租人的概念在新規中再也找不著了,因此到目前為止,在實踐中公房承租人依然面臨著征收時的補償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的問題。
根據規定,申請變更公房承租人的須滿足以下基本條件:1、原承租人死亡或外遷;2、與原承租人為同一戶籍;3、是原承租人的家庭成員;4、與原承租人共同居住二年以上;4、沒有其他住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復婚以后再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0-12-08質押的股份能夠凍結嗎
2021-03-17人民法院確定財產處置參考價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01-20合同違約責任怎么寫
2021-02-07新三板掛牌到上市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14員工不辭而別的話單位要怎么處理
2021-02-25定金合同生效時間怎么算
2021-02-03檢察院受理土地糾紛嗎
2021-01-12集資房和自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2-27房地產開發流程(詳細)
2021-01-31盜取他人個人信息什么罪
2020-11-26入職被發現畢業證是假的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3-17勞務合同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1拖欠員工工資賠償范圍是怎樣的
2020-12-31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1意外事故包括哪些
2021-03-17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保險合同的成立條件包括有哪些
2020-11-13佛山市某宗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7失地保險一次性繳費標準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