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刑制度經各國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論的不斷創造和發展,已具有了十分豐富的內容,緩刑制度的基本內容是:
(一)判決前調查
判決前調查,是指根據法院的要求,由緩刑機構或者其他的授權機構,對犯罪情況、犯罪人情況和犯罪人轉變為守法公民的可能性進行的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形成的書面文件,稱之為判決前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對于法官決定是否適用緩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判決前調查報告的內容要求簡明扼要,它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讓法官捕捉到重要的信息,所以,調查報告的簡短化和表格化是它的一個趨向,目前,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通行格式化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不再是敘述性的文字,而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標準化的表格,法官無須解讀冗長的文字就可以直接獲得所需的信息。
(二)監管
對緩刑犯的監管在國外一般都由緩刑官擔任。緩刑監管的目標主要有三:一是強制緩刑犯遵守緩刑的條件;二是降低緩刑犯對社區的危險性;三是緩刑犯形成守法的生活方式。監管既是對緩刑犯的刑罰懲罰,又是對緩刑犯的社會幫助,所以,社區矯正的監管就是將緩刑犯置于社區環境之中,在較為寬松的管理方式下,依法限制他們的一定自由,恢復業已危害的社會關系,同時,要改變他們的生活狀態,協助他們重返社會。
(三)矯治
矯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理念。傳統的社區矯治觀念,源于刑事人類學派的理論,即犯罪行為乃是精神和情感功能的缺陷所致,所以,應該針對犯罪人的動機和思想形成的過程,發現他們犯罪的潛在原因,進行心理咨詢和精神治療,幫助犯罪人克服引起犯罪的沖動。刑事社會學派則認為,犯罪人實施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因素,而不是精神病態,所以,只有改變犯罪人的需要,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幫助他們找到工作,才能使他們重新融入社會結構之中。讓犯罪人在生活壓力和從善動力之下改變他們的行為惡習,在矯正的處遇中實踐新的行為方式,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這種矯正是基于犯罪人思想認識而不是情感方面的治療。認識的矯正是普遍的矯正,是在矯正監管之下矯正犯罪人中最普遍的問題。但是,無論何種矯治,轉變犯罪人的思想,改變他們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被認為是社區矯正的核心所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住院寫自費能報銷嗎
2021-03-02工傷賠償申請流程
2020-12-26哪些三維商標是不能注冊為立體商標的
2020-11-10案件到檢察院多久會傳喚
2021-01-24執行令下達后才能探視嗎
2021-03-17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該怎么辦過程是怎么做的?
2021-02-16遇到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21擔保范圍約定不明確
2020-11-13哪些證據需要保全
2020-11-27國有農場農用地征收如何補償
2021-03-20家里雇傭的保姆虐待孩子能否被訴虐待罪
2020-11-13“消費養老”真能夠對老年人進行養老嗎
2021-03-07上班路上被車撞傷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嗎
2021-03-24保險公司監督檢查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2021-01-23旅行社旅客旅游意外保險合同
2021-01-04對方無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8旅行社責任險條款概述
2020-12-25保險公司14年后為失誤埋單
2021-03-13獲得第三者賠償后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嗎
2021-01-29交通10級傷殘理賠多少錢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