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路運輸損害賠償的原則有哪些
針對具體的合同類型而言,我國《合同法》還規定了具體的違約損害賠償原則,如對于運輸合同的違約損害賠償來說,我國《合同法》規定了不完全賠償原則和合理預見原則。
二、什么是不完全賠償原則
所謂不完全賠償原則是指違約方的違約使受害人遭受全部損害并不都由違約方承擔賠償責任,違約方只是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承擔有限賠償責任,故又稱限制責任賠償原則,這種賠償原則有別于我國《合同法》確立的完全賠償原則,適用范圍極其有限,主要適用于運輸合同的違約損害賠償。對此,我國有學者是這樣分析的:在貨物運輸合同中,承運人所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是無過錯責任,這是較重的一種責任。承運人所承擔的運輸義務種類多、范圍廣,而所運輸的貨物的價值也存在很大的差別。一旦出現貨物的毀損、滅失的情形,其損失是難以估量的。如果實行完全賠償原則,則不利于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也違背了權利義務對等的原則。
三、什么是合理預見原則
合理預見原則又稱可預見性歸責,是指違約方承擔賠償責任,其范圍不得超過他訂立合同時所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損失的規則。在合同法理論上,違約損害賠償的意圖是要使受害方處于合同已經如約履行的狀態,而實際上違約損失的原因和結果都很復雜,如果要求違約方賠償違約造成的全部損失,合同風險完全由違約方承擔,不但不符合民法公平的基本原則,而且不利于市場交易的進行。為此,《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對損害賠償范圍作了適當限制,進行這種限制所適用的規則就是可預見性規則。
合理預見原則在運輸合同中的適用我國《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可見,我國《合同法》也把可預見規則作為損害賠償的原則之一。
如果您還有疑惑,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歡迎您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辦理提存是向債務履行地公證處申請嗎
2021-02-05醫療糾紛中醫院如何舉證
2021-03-22外商投資法中的13條稱的特殊經濟區域是什么
2021-03-07產品本身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3-25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包括什么
2020-12-16施工過程中受傷的哪里的法院有管轄權呢?
2020-12-19監護人有權查看被監護人隱私嗎
2020-12-02框架合同是否需要約定有效期
2021-02-23在超市丟包誰來負責
2021-03-21祖父對未成年孫子恨鐵不成鋼,可以撤回贈與的房子嗎
2020-12-10別人能拿自己的房產證去抵押嗎
2021-02-19未支付經濟補償與加付賠償金要如何適用
2020-12-05勞動仲裁什么情況才不立案
2021-03-11龍卷風造成的財產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8哪些人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主體
2021-01-03汽車自滑撞死司機保險要不要賠
2021-01-10固定資產保險費如何計算
2021-03-25保險受益權的產生
2020-12-01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否解除合同?
2021-02-04怎么運用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處理集體土地上的征收問題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