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完成形態即犯罪既遂的標準從根本上說看行為是否齊備具體的犯罪構成要件,因不同類型的犯罪法律設定的構成要件要求有所不同,所以既遂的判斷標準也不應具體分析,大致說來,主要是結果犯、危險犯、行為犯以及舉動犯,對既遂各有不同的標準。
*行為犯,只要實施了刑法分則規定的某種危害行為,即構成犯罪既遂。
*危險犯,以刑法分則規定的足以造成某種嚴重后果的危險的出現為犯罪既遂。
*結果犯,以刑法分則規定的危害結果的出現為犯罪既遂。
對既遂犯直接按照刑法分則有關條文的規定處罰。
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態的比較
故意犯罪形態只能出現在犯罪過程中,在犯罪過程以外出現的某種狀態,不可能形成故意犯罪形態。例如,某甲因與某乙有仇,而產生了殺害某乙的犯意,但經過反復考慮后打消了殺害某乙的犯意。由于僅有犯意并不構成犯罪,故犯意的產生不處于犯罪過程中,因此,某甲打消犯意的情形,不是故意犯罪形態。再如,某丙盜竊了某丁的財物,數日后又自動將所盜財物返還給某丁。這是犯罪既遂后所實施的行為,也不是故意犯罪形態。
故意犯罪形態是在犯罪過程中由于某種原因停止下來所呈現的狀態,這種停止不是暫時性的停頓,而是結局性的停止,即該犯罪行為由于某種原因不可能繼續向前發展。因此,故意犯罪形態,是靜止的犯罪行為狀態,而不是運動的犯罪行為狀態。就同一犯罪行為而言,出現了一種未完成形態后,不可能再出現另一種犯罪形態。故意犯罪形態不是就犯罪行為的某一部分而言,而是就已經實施的犯罪行為整體而言。不能認為一個人實施的一個犯罪中一部分是此犯罪形態,而另一部分是彼犯罪形態。
故意犯罪形態只能存在于故意犯罪中,過失犯罪沒有犯罪目的,不可能為犯罪實施預備行為;沒有出現危害結果時,不可能成立過失犯罪。所以,過失犯罪沒有犯罪預備、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形態。由于過失犯罪沒有未遂,也沒有必要肯定其有犯罪既遂。所以,對于過失犯罪而言,只有成立與否的問題,而沒有既遂與未遂的問題。間接故意犯罪,也不可能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在沒有發生危害結果的情況下,也難以認定行為人有間接故意。所以,通說認為,間接故意犯罪不可能有犯罪預備、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形態。基于同樣的理由,間接故意犯罪只有成立與否的問題,而沒有既遂與未遂的問題。因此,一般認為,只有直接故意犯罪才存在故意犯罪形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侵權律師函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25保證人死亡后保證合同的效力是否終止
2021-01-14違法行為人居住地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13男方在女方孕期提離婚會凈身出戶嗎
2021-02-19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
2021-01-07土地糾紛告狀村委會是民告官嗎
2021-02-20已簽訂的勞動合同能變更嗎
2021-01-03未支付經濟補償與加付賠償金要如何適用
2020-12-05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單方變更工作崗位
2021-02-04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飛機起飛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6免責條款不成立保險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11房屋財產保險費計算方式
2020-11-22保險欺詐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
2021-02-11車險拒賠可以起訴業務員嗎
2021-01-12本案的保險理賠金是否適用損益相抵原則
2021-01-24保險理財:如何選擇投資型保險?
2021-01-1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利與弊
2021-01-12農村機動地承包合同范文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