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礦難事故、火災爆炸事故、工程建設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藥品事故、醫療衛生事故等各種安全責任事故不斷增加,人民群眾要求追究監督管理人員失職、瀆職刑事責任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刑法理論界在介紹日本監督管理過失理論的同時,也逐步展開了對監督管理過失理論的研究,司法實踐在處理安全責任事故犯罪背后的瀆職犯罪時,對監督管理過失理論也開始從不自覺地運用向自覺地運用轉變。在處理監督管理過失犯罪中,如何認定該類犯罪的主體非常重要。監督管理過失犯罪主體,是指沒有履行或者沒有正確履行監督管理義務,因而沒有防止被監督管理人的過失行為及危害結果,應依法承擔刑事責任的監督管理人。
筆者認為,認定監督管理過失犯罪的主體,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加以確定:
一、根據界定該類犯罪主體的兩重標準來確定
首先,必須確定行為人是否負有特定的監督管理義務。所謂特定的監督管理義務,是指行為人在業務、國家公務活動中負有的監督被監督管理人正確從事業務、國家公務活動、建立安全管理體制、控制自己支配范圍內的危險源,以避免危害結果發生的義務。行為人如果擔負監督管理義務就必須正確履行,否則因此造成危害結果的就可能成為監督管理過失犯罪的主體。監督管理義務的來源有以下六種:(1)法定的監督管理義務;(2)業務分工產生的監督管理義務;(3)因支配危險源而產生的監督管理義務;(4)因協議或者其他法律行為產生的監督管理義務;(5)先行行為產生的監督管理義務;(6)業務、公務慣例或者常理要求的監督管理義務。
其次,必須確定行為人是否具有特定的監督管理權限。這是為了解決監督管理義務的范圍問題。法律法規等規定的監督管理義務不可能都明確到每一種具體的監督管理人員身上,往往是規定什么樣的單位負有哪些監督管理義務。因此,在事故發生后,要判斷究竟是誰構成監督管理過失犯罪的主體,就需要考察在這些單位內部哪些人員是監督管理人員,各個監督管理人員在具體的工作中擁有多大范圍的監督管理權限,擔負多大范圍的監督管理義務。只有擔負的監督管理義務能夠在其實質擁有的監督管理權限范圍內履行而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的人,才能構成監督管理過失犯罪的主體。
二、按照“危險源支配”的原則來確定
在業務活動或者國家公務活動中,危險源由誰支配、管理,誰就有義務保證危險源不至損害他人權益。例如,某法院查封了某公司開辦的游樂園中的鱷魚館,該法院對查封的鱷魚館就負有管理義務,必須安排人員妥善管理,確保鱷魚不傷害他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人有擔保期限嗎
2020-12-14合作關系是否可以有競業限制
2021-01-25存單質押貸款辦理手續和具體流程
2020-12-23合同債權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2合同撤銷的條件
2021-02-17公務員集資房買賣有什么限制
2021-03-12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8企業重組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22行政訴訟中,被告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請調取證據
2020-11-10交通事故中一方逃逸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10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1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提單責任險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問題初探
2021-01-27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6旅游意外險條款
2020-11-28保險人能否因保險標的物轉讓未批改而拒賠
2020-12-25保險合同能否繼承
2021-01-13承包合同到期未收回動遷怎么辦
2021-01-08政府有償劃撥的土地怎么攤銷
2021-02-06合法的拆遷補償標準,到底應該是什么樣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