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被告人唐某與李某為表兄弟。一日李某與其朋友王某在飯店吃飯,其間李某因醉酒與王某發生爭執,李某便以為其表兄唐某要債為由將唐某叫來,唐某去了以后得知其表李某是因酒后滋事,便斥責李某并讓其回家。李某不僅不回家,還繼續和王某爭吵。在氣憤之下為了制止李某,唐某便將手上的一塊磚頭向李某扔去,這是李某頭一動,正好打在頭上,唐某便將他扶回家。唐某聲稱李某回家后與平時喝醉酒一樣身體發軟,因此沒有在意,第二天早上發現李某死亡。經法醫鑒定李某是因受鈍器作用,致急性硬腦膜下血腫,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
【分歧】
第一種意見認為:本案被告人唐某在仍磚時,應當預見可能會發生將李某致死的危害結果,由于其在氣憤之中而對此結果的發生沒有預見。依照《刑法》第十五條第一款關于“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的規定,對唐某應當以過失致人死亡定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本案被告人唐某在仍磚時,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將李某致死的危害結果,并且對此結果的發生持放任態度。依照《刑法》第十四條第一款關于“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的規定,對唐某應當以故意傷害定罪。
【評析】
筆者贊同第二種意見,即對被告人唐某應當以故意傷害定罪。
本案發生的危害社會結果——即李某因受傷害死亡,肯定不在被告人的唐某意料之中。根據唐某所具有的知識水平和本案的具體情節,發生這樣的危害后果,也不是唐某事先應當預見的,因此本案不屬過失犯罪。但是唐某在持磚擲向李某之前,對這種行為會發生傷害李某的后果,應當是明知的,但由于其在氣憤之中,便對傷害后果的發生采取了放任的態度。刑法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因此對被告人唐某應定故意傷害罪。
作者:安遠法院王-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沒注銷對法人影響嗎
2021-02-11社區戒毒的決定主體
2020-11-20協議與實際不符可否作廢
2021-01-07交通事故中要做哪些司法鑒定?保險可以賠償多少費用?
2020-12-04民法總則對保護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24交通肇事與交通肇事罪有什么區別
2020-11-20很少盡贍養義務能分撫恤金嗎
2021-02-26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承包關系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2涉及房產確權的離婚案件訴訟費用法律有沒有統一的標準
2021-01-16銀行的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員工待遇有什么區別
2020-11-27企業重組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22藥物過敏致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0-12-20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相關內容
2020-12-28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被盜車出險 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0-12-15追尾但是損失不大要報保險嗎
2021-02-24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財產保險合同的概述有哪些內容
2021-01-12保險理賠對方不配合怎么處理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