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你好,請問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的區別?
銀川律師解答:
從犯罪構成要素中的犯罪主觀條件來講,犯罪行為可分為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
一、故意犯罪
我國刑法第十四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是刑法對故意犯罪的規定,故意犯罪是指已經預見到了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危害社會的嚴重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這樣的行為的發生和結果的產生。因此故意犯罪體現出犯罪行為人主觀惡性較大,根據該條規定,對于故意犯罪,都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責任。在故意犯罪中,還可以將其分為直接故意犯罪和間接故意犯罪。直接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仍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間接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仍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二、過失犯罪
我國刑法第十五條:“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這是刑法對于過失犯罪的表述。根據該條規定,過失犯罪可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沒有預見,導致這種結果的發生。
過于自信的果實是指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輕信能夠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導致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對于過失犯罪,刑法規定必須要由刑法明文規定是犯罪的,才承擔刑事責任。這是因為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在主觀惡性上明顯不同,故意犯罪是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過失犯罪的行為人則是不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只是由于主觀上的疏忽大意或者過于自信而導致了結果的發生。因為對于過失犯罪,只有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后果,巨大的損失和嚴重的社會影響的,刑法才將其列為犯罪,規定了刑罰措施。
三、無罪過事件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一些貌似犯罪實際上卻不是犯罪的行為,刑法上將之稱為“無罪過事件”。
刑法第十六條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顧名思義,無罪過事件并不是犯罪,因此也不會受到刑罰的處罰。
無罪過事件可以分為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是指行為雖然造成了一定的損害結果,但并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因為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例如某些自然災害引起的損害等。
意外事件是指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但并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因為無法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
無罪過事件由于行為人主觀上沒有犯罪故意或者過失,客觀上無法預見或者雖然預見但無法避免,因此這類行為被刑法排除在犯罪之外,對行為人也不進行處罰。這樣規定是“罪刑法定”原則在刑法中的體現。
所以要認真辨別某一行為到底是故意犯罪或者過失犯罪還是無罪過事件對于辨別案件事實真相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營業執照不注銷下一家還能辦營業執照嗎
2020-11-08網絡小說重名是否構成侵權
2021-03-16在法律中什么叫播放權
2020-11-29攝影拍建筑發布算侵權嗎
2021-01-25欠下巨額債務怎么跑路是法律允許的
2020-12-30當場行政處罰多長時間備案
2021-01-12轉賬支票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2-19有限合伙人如何轉讓其在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
2020-11-27離婚后繼父能否索要贍養費
2021-03-17傷殘鑒定費用多少
2020-12-10撫恤金有一個親屬不簽字如何處理
2021-02-25商場受傷有賠償嗎,商場受傷賠償金額怎樣來定
2021-01-09實習期離職要交違約金嗎
2021-01-04勞務外包用工單位要繳哪些稅
2021-03-09旅游意外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4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程序
2021-03-07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1-242020春運返鄉險最高賠付10萬元
2020-12-23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產生的訴訟費誰承擔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