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政府在進行相關事務的處理上,應具備相應的辦事原則,對自身的信息進行相應的公開處理。這類信息公開應符合我國的相關法律要求進行公開。下面小編就縣政府信息公開應該符合哪些要求,這類事務進行講解。
第一條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
市政府辦公廳是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本市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區、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是本區、縣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實行垂直領導的部門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統一指導、協調下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實行雙重領導的部門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并接受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以及市和區、縣人民政府部門指定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應當依法組織開展本行政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維護和更新公開的政府信息、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保密審查以及編制政府信息公開指南、目錄和工作年度報告等政府信息公開的日常工作。
第五條 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及時、準確的原則。
第六條 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的職責由具體工作部門承辦的,可以由該工作部門負責相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負責相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具體工作部門由市人民政府向社會公布。
第七條 行政機關在政府機構改革中被撤銷、合并或者調整職權的,其制作、獲取的政府信息,有繼續履行相關職權的行政機關的,由該行政機關負責公開;沒有繼續履行相關職權的行政機關的,由保存該政府信息的單位負責公開。
多個行政機關共同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各參與制作的行政機關負責公開。
第八條 行政機關在公開政府信息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審查。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政府信息,不予公開: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涉及國家秘密的;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涉及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給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的;
(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涉及他人身份、通訊、健康、婚姻、家庭、財產狀況等個人隱私信息的;
(四)根據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其他不予公開的。
行政機關公開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應當依照本規定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執行。
第九條 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機制,明確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審查程序和責任。
行政機關對政府信息不能確定是否涉及國家秘密時,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報有關主管部門或者同級保密工作部門確定。
第十條 行政機關在制作政府信息時,應當確定該政府信息是否公開。對不公開的政府信息,應當注明理由。
行政機關應當建立不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動態管理機制,對符合公開要求的政府信息依法公開。
第十一條 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信息監測和澄清機制。行政機關發現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管理秩序的虛假或者不完整信息,應當在其職責范圍內發布準確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第十二條 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協調機制。行政機關發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機關的,應當與有關行政機關進行溝通、確認,保證行政機關發布的政府信息準確一致。
行政機關發布政府信息依照國家和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需要批準的,未經批準不得發布。
第十三條 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第二章 主動公開
第十四條 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公開條例》和國家有關規定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外,根據本市實際情況,行政機關還應當重點公開以下政府信息:
(一)財政預算決算、“三公經費”和行政經費信息;
(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計劃、項目開工和竣工情況,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退出等信息;
(三)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專項檢查整治等信息;
(四)環境核查審批、環境狀況公報和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等信息;
(五)招投標違法違規行為及處理情況、國有資金占控股或者主導地位依法應當招標的項目等信息;
(六)生產安全事故的政府舉措、處置進展、風險預警、防范措施等信息;
(七)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批準、征收集體土地批準、征地公告、征地補償安置公示、集體土地征收結案等信息;
(八)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和收費標準調整的項目、價格、依據、執行時間和范圍等信息;
(九)本市企業信用信息系統中的警示信息和良好信息;
(十)政府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結果信息;
(十一)行政機關對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進行監督管理的信息;
(十二)市人民政府決定主動公開的其他信息。
第十五條 行政機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電子化管理,分類整合政府信息資源,營造公眾利用信息資源的良好環境,提升政府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
第十六條 屬于主動公開范圍的政府信息,應當自該政府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
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重大突發事件,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公開初步核實情況,并根據事態發展和處置情況,持續公開工作進展和政府應對措施等政府信息。
第十七條 行政機關應當編制、公布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并及時更新。
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應當包括政府信息的分類、編排體系、獲取方式,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的名稱和聯系方式,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辦理程序,權利救濟途徑等內容。
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應當包括政府信息的索引、名稱、內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內容。
第十八條 行政機關可以通過下列渠道公開政府信息:
(一)政府網站;
(二)政府公報;
(三)新聞發布會;
(四)報紙、廣播、電視;
(五)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政務服務大廳;
(六)公共查閱室、資料索取點、信息公告欄、電子信息屏;
(七)政務微博等網絡平臺;
(八)其他方式和渠道。
行政機關應當采取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信息。
第十九條 行政機關應當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及時公開、更新政府信息,并提供信息檢索、查閱、下載等服務。
第二十條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在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并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其他行政機關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設施。
行政機關應當向同級行政服務中心、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提供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電子文本,移送主動公開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紙質文本。
這類公開的信息除了要求實時的進行公開外,還應詳細的對這類事件進行公開,公開的范圍包括報紙、電視、廣播等大眾傳播渠道,為我國的公民提供政府的辦事原則和過程,進行實時的監督。
信息公開申請書范本該怎么寫?
拆遷信息公開的內容有哪些?
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書該怎么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營業執照不注銷下一家還能辦營業執照嗎
2020-11-082020發生醫療事故醫院不解決怎么辦,醫療事故哪里管
2020-11-23互聯網金融中的法律視角
2021-03-20公務員錄用公示期間舉報如何解決
2021-03-18不給探視權有什么后果
2021-01-30離婚法院調解和好后對方還是有家庭暴力能不能再次起訴離婚
2021-02-15被性騷擾后跳樓自殺,性騷擾如何判刑
2021-01-14工亡賠償的勞動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1-02-18勞務派遣工是否可以帶薪休假
2020-12-26夫妻財產分割:人身保險合同權益的分割
2021-01-29保險合同的補償性要如何體現
2021-03-09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是怎么樣的
2021-01-05人身保險合同的保險利益對象是什么
2020-11-13平安保險車禍理賠手續
2021-01-18國際貿易貨物運輸與保險
2020-12-01同一塊地有兩個承包合同,哪個合同有效
2021-03-04土地承包經營權指的是什么
2020-11-18房屋拆遷起訴期限是多久
2020-12-07模擬拆遷是國家規定的嗎
2021-01-26公司拆遷補償要交稅嗎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