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故意犯罪的定義
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情形。如某甲想殺死某乙,用刀刺向某乙的心口,某甲明知這種行為必然導致某乙死亡,但某甲仍希望這種結果發生。某甲的這種行為就是直接故意殺人罪。
間接故意犯罪的定義
刑法第14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即行為人表述的心理態度,放任行為危害結果發生為間接故意。其有以下幾種解釋:一是明知其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二是明知其行為可能會發生某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三是明知其行為可能引起某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有意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因此,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換而言之,預見到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間接故意。
兩者的區別
(1)從行為人的認識因素看
二者對行為導致危害結果發生的認識程度上有所不同。犯罪的直接故意既可以是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發生危害結果,也可以是明知其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結果。而犯罪的間接故意只能是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結果。
(2)從行為人的意志因素看
二者對危害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顯然不同。直接故意是希*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在這種心理支配下,行為人就會想方設法,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排除障礙,積極地甚至頑強地實現犯罪目的,造成犯罪結果。間接故意對危害結果的發生則不是持希望的心理態度,而是持放任的心理態度。“放任”就是對結果的發生與否采取聽之任之、滿不在乎、無所謂的態度,不發生結果他不懊悔,發生結果也不違背他的本意。在放任心理支配下,行為人就不會想方設法,排除障礙,積極追求或是努力阻止特定危害結果的發生。意志因素的不同,是兩種故意區別的關鍵所在。
(3)從特定危害結果看
特定危害結果的發生與否,對這兩種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為定罪的意義也不相同。對直接故意來說,其行為性質與結果性質是同一的,其結果也是特定的,根據主客觀相統一的定罪原則,只要行為人主觀上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客觀上有相應的行為,即構成特定的故意犯罪,危害結果發生與否不影響定罪,而只是在那些以結果為既遂要件的犯罪里是區分既遂與未遂形態的標志。對間接故意而言,特定的危害結果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結果發生與否都不違背其意志,都包含在其本意中,因而要根據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僅有行為而無危害結果時,尚不能認定行為人構成此種犯罪(包括其未遂形態),只有發生了特定危害結果才能認定構成特定的犯罪。即特定危害結果的發生與否,決定了間接故意犯罪的成立與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波律師,1993年取得律師資格,法制日報個案采訪律師,黑龍江省律師協會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委員,牡丹江新聞傳媒集團法制進行時“名嘴說案”欄目特約嘉賓,牡丹江市東安區第九屆政協常委,民盟牡丹江市委法律顧問團副團長,被牡丹江市人社局聘為牡丹江市創業導師團成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工作經驗豐富,曾在牡丹江市晨報做法律答疑工作,并在黑龍江博大律師學院任教,連續兩年榮獲牡丹江市婦聯“巾幗維權志愿者”稱號。尤其在刑事辯護、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勞動工傷、合同糾紛、公司法務、房產糾紛、債權債務、等民事、經濟、刑事及行政等領域都有突出的應變能力表現,工作態度嚴謹,得到公檢法司及當事人的普遍好評。
動產抵押可以重復抵押嗎
2020-11-09大學生做兼職引發勞資糾紛,勞動監察大隊不受理怎么辦
2021-03-02欠款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15工程款的支付流程
2020-12-24什么情況不用贍養父親
2021-02-11工傷醫療待遇是什么
2021-02-06多子女家庭財產繼承怎么分配呢
2020-12-24民法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0-11-17因土地糾紛可以報警嗎
2021-01-30抵押貸款中抵押物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30合同變更競業限制還有效嗎
2021-01-16建筑公司可以將勞務分包給無資質的個人嗎
2021-03-11人身意外傷害險
2021-02-08集裝箱保險的性質及保險價值是什么
2021-01-19購買境外旅游保險的好處
2020-11-26某公司某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公司訴被趙某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11單位保險要交多少年
2020-11-17保險公司承擔給付責任的交通事故賠償案件
2020-11-30汽車保險每年都交嗎?車險到期不買后果會怎樣
2020-12-30車禍報保險要什么手續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