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罪的區別
對于《解釋》第5條對“因逃逸致人死亡”所作的解釋以及《刑法》第133條規定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構成交通肇事罪的規定,在學術界存在爭議,是因其與間接故意殺人罪在構成上存在相似性造成的。所以有這樣的一種觀點:“因逃逸致人死亡”不應屬于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節,而應構成(間接)故意殺人罪。從這個角度看,行為人肇事后逃逸后在一定程度上知道由此造成的后果,且又對受害人死亡的后果持放任態度,最終造成傷者因無法得到及時救助而死亡。
筆者認為,《刑法》第133條規定的因逃逸致人死亡,從發生狀態上看是交通肇事的延續,是對前行為的加重情節。這種加重情節是以行為人違反了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此發生重大事故致人死亡為前提,即仍是以交通肇事罪這一先行犯罪的成立為基礎的,是先行行為在結果情節上的加重。
從主觀上看,行為人對可能造成傷者死亡存在間接故意,而在有的情況下,肇事者可能認為肇事行為僅會造成受害者受傷,其主觀上應屬于過于自信的過失。比較兩種犯罪行為的差別,不能僅憑主觀方面的相似,就認定行為人構成間接故意殺人罪,這是不符合犯罪構成主客觀統一的理論,也是違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必須結合行為的客觀方面。
從客觀方面講,如果行為人構成故意殺人罪,那么就要求行為人的行為是導致傷者死亡的排他性原因。也就是說行為人對于傷者人身的危險進程處于或者基本處于排他性支配狀態,排除了他人對傷者實施救助的可能性,傷者的生命安全完全依賴于行為人的救助。而顯然“因逃逸致人死亡”并不能產生這種完全排他的狀態,在大多數情況下,受害人是可以有獲得其他人救助的可能性的。
所以綜合來看,“因逃逸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是不同的兩個罪。在中國刑法規定中兩個罪的處罰都是非常嚴厲的,如果你還有什么法律問題需要咨詢,歡迎在線登錄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治安拘留10天能探視嗎
2021-02-13法院罰金怎么交
2020-11-30著作權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
2020-12-08隔代探望權不再保留,最新草案三審稿
2021-02-20土地轉讓和劃撥的區別有哪些
2020-12-29仲裁協議的獨立原則是如何的
2020-12-15離婚了房產證還押在銀行如何過戶
2021-03-10林地非法架設線路如何處罰
2021-03-12學歷造假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1-24已經履行脫密期還需履行競業限制嗎
2020-11-25終止勞動關系領取失業保險條件
2020-12-31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細則是怎樣的
2021-02-24勞務公司拖欠員工工資該怎么做
2021-02-15離退休多少年不能中止合同
2020-12-14人壽保險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1-01-12貨車連撞3輛豪車續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15如何區別第三者責任強制險與責任險
2021-02-04再保險合同的獨立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2020-12-19無名氏死亡賠償金提存后車主能否向保險機構索賠?
2020-11-15未履行必要勘驗義務 保險公司應承擔理賠責任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