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是我國懲辦與寬大相合的刑事政策,在量刑方面的具體體現,現已由我國刑法規定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設立自首制度的目的,在于鼓勵犯罪人自動投案,悔改自新,不致隱藏在社會上繼續為非作歹。自首從輕,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勢力,從而獲得更多的線索和證據,有助于及時偵破案件,正確而迅速的審判,減少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辦案投入,有力地懲治犯罪,保護受害者,維護社會穩定。1997年修訂后的《中華人國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條首次以法律形式對自首的構成作了明確規定:“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根據該規定,凡是在犯罪以后同時具備了(一)自動投案;(二)如實交待所犯罪行,都應該認定自首成立,依法予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于處罰。該條規定,使用于現有的犯罪人,本無例外。但在司法實踐中,對交通肇事案件的犯罪人在犯罪后的行為符合上述條件時,應否認定自首及怎樣認定自首,卻有不同的認識,由此導致了在案件處理結案上的差異。
一種觀念認為:在交通肇事案件中,肇事者在事發后主動報告公安機關,是其法定義務的義務。國務院頒發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七條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必須報告公安機關或執勤的交通警察,聽候處理。鑒于法規對其具有特定身份的交通肇事者賦予了強制性告知義務,因此即使肇事者在事故發生后沒有逃逸,主動向公案機關報案或者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也不能認定為自首,只能視為肇事者履行了告知義務,在處罰時可作為認罪態度較好的情節予以考慮,給予從輕處罰。
第二種觀點認為:對交通肇事犯罪案中的自首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確定為自首。對肇事者事發后沒有逃逸主動向公安機關報告的,如上述第一種觀點所說,不應認定為自首,但在處理時應酌情從輕;對肇事后逃逸,在公安機關偵查階段自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則應視為自首。對后者,《刑法》第六十七條雖規定對其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但在量刑的掌握上,從輕或減輕的幅度應比前者小。
第三種觀點認為: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肇事者在事發后沒有逃逸,保護現場,搶救傷者和財產,主動向公案機關報案或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應依法認定為自首;肇事者逃逸后在公案機關,偵查期限間,又主動到公案機關報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依法也應認定為自首。
本律師認為,根據罪刑法定的原則及立法關于自首認定的思想,關于交通肇事犯罪中的自首及逃逸后的自首認定問題應適用第三種觀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書遺囑的有效條件
2021-03-10婚前財產協議是否一定得簽訂
2021-01-29訴請解除合同可以撤回嗎
2021-01-22商品房未得房產證能否過戶
2021-02-27超市倒閉,促銷員有補償嗎
2021-01-25斷絕父子關系能分家產嗎
2021-01-11學生在學校得了重病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9道路施工占住商戶有賠償嗎
2021-02-20是否對所有公司都負競業限制義務
2020-12-07公司倒閉如何不賠償員工
2021-03-03勞動爭議仲裁立案需要幾天時間
2020-12-30公共交通意外險的保險待遇
2021-01-22飛機延誤4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09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1-23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同等責任定損需要雙方保險都在嗎
2021-03-09保險公司免責情形要如何適用
2021-02-24海上貨運保險承保范圍有哪些
2021-02-08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怎么操作
2020-12-29承包地可以隨便棄耕嗎,棄耕承包地的現象該怎樣處理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