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強險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機動車肇事逃逸的,由救助基金墊付受害人人身傷亡的喪葬費用、部分或者全部搶救費用。被保險人或受害人認為,目前救助基金尚未建立,且《交強險條款》也未將機動車肇事逃逸列為除外責任,在已經確定保險公司承保后,應當由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保險公司當事分支機構則認為,機動車肇事逃逸《條例》已有明確規定,我公司不應承擔責任。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條規定,“國家實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設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因此,社會救助基金是國家通過各種方式籌集的用于交通事故救助的一種公益基金。目前,有關社會救助基金的管理辦法正在制定當中,社會救助基金至今尚未設立。在得不到社會救助基金及時救助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及司法機關暫時將本應由社會救助基金承擔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明顯缺乏法律依據。
另外,關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賠償中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一百一十五條的規定,1991年國務院發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已經廢止。因此,對于沒有確鑿證據證明肇事逃逸車輛在保險公司投保交強險的情況,該保險公司不承擔本應由救助基金承擔的墊付責任,并可提出相應的抗辯。
涉及交通肇事逃逸的賠償,此條規定應理解為主要針對肇事逃逸車輛的被保險人和保險公司無法確定的情形。在汽車保險理賠中應分兩種情況處理:
1.肇事逃逸車輛確屬保險公司承保車輛,該保險公司應按照保險合同賠償。
2.如果肇事逃逸車輛在逃,承保公司不能確定,盡管基金尚未建立,保險公司也不承擔墊付、賠償責任。
肇事逃逸的構成條件主要有: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為人在逃逸時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導致了交通事故的發生,這是行為人的主觀認知因素。
如果行為人沒有意識到交通事故的發生而離開現場,則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2)主觀上是為了逃避事故責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實踐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數人是因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親友及其他圍觀群眾的毆打而逃跑,這些人往往在逃離現場后,很快通過報告領導或報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處理。顯然,這些人的主觀惡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認定時加以區分,以保證準確適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精裝修樣品房是否屬于合同要約
2021-03-21未成年人網絡平臺打賞是否有效
2021-01-27影樓拍照不給底片是否違法
2021-03-11老人有退休金能主張贍養費嗎
2020-12-31請求中國協助送達傳票,代表對效力的承認嗎
2021-01-02夫妻個人財產,配偶和子女有居住權嗎
2021-03-03行政處罰多久可以取
2020-12-18哪些建筑屬違建
2020-12-10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恐嚇欺騙下簽訂勞務合同是否違法
2020-12-03勞動中受了傷該如何賠償呢?
2021-03-09人事外包協議
2020-12-12投資型保險的費用及給付型態
2020-11-30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保險合同成立超過兩年隱瞞病情能獲得賠償嗎
2021-01-07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具有效力
2021-02-15保險合同變更中的三個關鍵詞
2021-01-23轎車超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4保險原則包含哪些
2021-03-03怎么理解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不變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