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規定教唆罪怎么判決?
法律上并沒有教唆罪的定義,而只有教唆犯。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以勸說、利誘、授意、慫恿、收買、威脅以及其他方法,將自己的犯罪意圖灌輸給本來沒有犯意或者雖有犯意但不堅定的人,使其決意實施自己所勸說、授意的犯罪,以達到犯罪的目的的人。
教唆犯的具體判決
對于教唆犯的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的規定,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教唆他人犯罪,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所謂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指教唆行為在共同犯罪中所占的地位和它的實際危害,即教唆犯教唆的方法、手段、教唆的程度,對完成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實施所教唆的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由于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行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在處罰上也應有所不同,對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應按照刑法關于主犯的處罰規定處罰。
2.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重處罰。這主要是因為未成年人的發育不夠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易受壞人教唆而陷入犯罪的歧途,所以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本身就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為了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打擊壞人對他們的腐蝕,法律作了特別規定。
3.如果被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所謂“被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教唆犯的教唆沒有起到使被教唆人產生犯罪意圖,實施犯罪的作用,被教唆人既沒有實施教唆犯教唆的犯罪,也沒有實施其他犯罪,其教唆行為沒有造成任何實際危害結果。二是被教唆人沒有犯所教唆的罪,而犯了其他罪。不論哪一種情況,都是教唆犯罪,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但由于被教唆人沒有實施所教唆的罪,教唆犯的教唆行為尚未造成實際的危害結果,或者雖造成危害結果,但與其教唆行為沒有因果關系,因而對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九條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對于教唆罪,我國沒有具體的相關罪名,只有教唆犯這一說法,對于教唆犯來說我們一般以共犯的罪名來進行相關的處理,和犯人所犯下的具體罪名進行判決,如果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情節將會更加嚴重,如果犯人未能實施犯罪將會從輕處理。
傳授犯罪方法罪與教唆犯罪的區別
對共同犯罪人如何處罰,是怎樣的
如何認定共同犯罪成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可以為委托人提供哪些服務
2021-01-30注冊一個公司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01看守所非直系親屬能探望嗎
2021-01-08婚姻自由原則與婚姻自主權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23合同中怎么排除協議管轄的約定
2020-12-23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手續
2020-11-09劃撥用地手續有哪些
2021-01-17股東離職是否有競業限制
2021-01-30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又有哪些呢
2020-12-19飛機延誤4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09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案例評析
2020-11-26保險經紀人具有哪幾種組織方式
2021-02-28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
2020-11-09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范圍
2020-12-21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要交通事故的賠償
2021-03-21保險理賠需要幾天
2020-12-26保險公司拒賠的情形
2021-01-26工程承包合同有哪些種類
2021-03-06劃撥土地可以辦理他項權證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