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刑法第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義,刑法理論上和司法實踐中對此認識不一,刑法理論界對此有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不及時搶救會有生命危險而畏罪潛逃,致被害人延緩搶救時機而死亡。
第二種觀點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事實上發生了二次交通事故:已經發生交通事故后,行為人在逃逸過程中又發生交通事故,顯然刑法將同種數罪規定了一個法定刑。
第三種觀點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有確定證據證明,被害人本來不致于死,卻因肇事者逃逸未得到及時搶救而死亡;二是肇事者在逃逸過程中,再次發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嚴重后果。
筆者認為,第一種觀點是正確的。
第二種觀點堅持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因逃逸致人死亡”作為加重情節,其主觀方面也應當是過失,為把其解釋為過失,就把“人”解釋為“在逃逸中第二次造成交通事故中的人”,即實際發生了兩次交通事故。這一解釋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情況很多,但在逃逸中又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情形并不多,所以,將這種特殊情況作為一個加重情節來規定,顯然是不必要的。
其次,如果行為人在第一次交通事故中構成犯罪,逃逸過程中再次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也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可以按照刑法第69條的規定,數罪并罰,這樣處理更為合理。
再次,如果行為人在第一次事故中不構成犯罪,逃逸過程中再次發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此時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行為人在第二次事故中構成交通肇事罪,對此,只能按照第一個量刑檔次處罰,不能加重處罰。
另一種是行為人在第二次事故中不構成犯罪,對此不能處罰,更不能加重處罰。這兩種情形都不能適用第三個刑檔。所以,這種觀點有不周密之處,不足取。
《解釋》第5條第1款規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與第一種觀點一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萬育緒律師,中共黨員,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具有證券業從業資格和相關會計、稅法知識,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法律研究和實踐,曾擔任某大型集團企業法務主管,有較強的法學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工作經歷。自執業以來先后辦理了各類訴訟及非訴法律事務,尤其精通民商事案件的辦理,長期專注于企業內控管理、合同糾紛、債權債務糾紛、票據糾紛、證券法與金融法律業務、侵權損害賠償糾紛以及常年法律顧問事務。常以誠信為本,勤勉盡責的工作態度深受當事人的信任和好評,愿以豐富的社會閱歷和執業經驗,為您或您的單位提供專業、周到、盡責的法律服務。
律師是否可以拒絕客戶的需求
2021-01-07專利工作部門可以參與推薦專利產品活動嗎
2021-03-12擔保人可能有哪些風險
2020-12-23未婚同居多久算事實婚姻
2021-03-10強制執行申請書范文及注意事項
2020-11-24住房公積金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1-03個體戶請幫手帶學徒需要簽訂合同嗎
2020-12-09如何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4實習期最長是多久
2021-01-06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車買過的交強險和商業險能退嗎
2021-03-112020飛機航班延誤賠償
2021-02-15家庭財產保險索賠的注意事項
2021-03-02失業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訴訟費是保險當事人的直接財產損失
2021-02-09怎樣能成為保險經紀人
2021-02-22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的不同點
2021-01-22拆遷房辦理房產證時能否改名
2021-03-12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有哪些
2021-02-23企業拆遷中,對房屋的評估步驟是什么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