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觀方面:
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從主觀方面來看,在犯罪惡意上是很小的,是對現場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無疑問,其逃逸行為還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無論何種情形,行為人在逃逸時都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并對逃逸行為有直接的故意,這是行為人的主觀方面。
(二)客觀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是最高院的《解釋》中規定了在五種情形的基礎上而逃跑的行為。這就可以明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節來規定的。也就是說如果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沒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或者雖有交通違規行為但該違規行為與結果沒有因果關系,或者行為人在交通事故中僅負同等責任或者次要責任,或者交通行為在所造成的結果尚未達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標準的,或者在負事故全部責任或主責的情況下僅致1人重傷,但又不具備酒后駕駛、無執照駕車、無牌照駕車《解釋》規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為人事后有逃逸行為,也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是否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雖然沒有逃離現場(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將傷者送到醫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門處理時畏罪逃跑,雖然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構成的,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而在學界部分學者認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并不深。因此,對其處理不宜過重,具體把握尺度也宜寬不宜嚴,所以要對逃逸行為的時間和空間作必要的限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勞務派遣糾紛法律適用
2021-03-06商標轉讓流程規定有哪些
2021-01-17涉及商業秘密能否公開審理
2021-01-02什么是圖形商標
2021-03-13共同過失犯罪的范圍與要件
2021-01-17孩子可改隨繼父的姓氏嗎
2021-02-22看守所人犯的近親屬病重,可以回家探視嗎
2020-11-23老公有外遇要離婚,妻子怎么搜集離婚證據
2021-01-12交通事故受害人可否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
2020-12-27勞務合同安全免責是否有效
2020-12-22對冤假錯案怎么處理
2021-01-09父母可以贈與房產給還沒大學畢業的兒女嗎
2021-03-05房屋中介交易應該注意什么
2021-03-01臨時搬運是否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25接受勞務方可以追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各類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主要包括哪些
2021-03-11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運輸貨物毀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2淺析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欺詐行為的認定與救濟
2020-11-17沒有考核被辭退按照勞動法補償嗎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