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為人的逃逸行為必須發生在交通肇事后,并且要求行為人主觀上認識到已經發生了交通事故且撞了人。如果行為人有證據證明并不知道自己撞了人,且經查證屬實,則不能以“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情節予以量刑。是否有證據證明,既不能以肇事者本人所述為依據,也不能由辦案人員盲目判斷為標準,而應當周密調查,綜合判斷,在把握上應有嚴格的尺度和標準。
(2)被害人的死亡與行為人的逃逸行為之間存在著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即被害人的死亡僅僅是由于肇事者為逃避法律責任或者救助義務,不及時搶救而駕車逃跑的逃逸行為造成的。
(3)被害人死亡是由于逃逸行為而造成的,被害人的死亡除交通行為導致外,未介入其它的因果關系和條件。如果介入其它的加害行為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則不屬于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范圍之列。如行為人肇事致他人重傷而逃逸,被撞者被他人送至醫院搶救,但由于醫生的玩忽職守出現醫療事故致使被撞者死亡,或搶救期間因其他意外導致死亡的,或者行為人肇事致他人重傷后,為逃避罪責開車將被害人移到偏僻處甚至將被害人軋死后又逃逸的。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義
目前理論界對交通肇事中“因逃逸致人死亡”這一加重情節的理解存在不同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應僅限于過失致人死亡,即事實上發生了兩次交通事故,已經發生交通事故后,行為人在逃逸過程中又發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二次交通事故中的被害人死亡。如果在逃逸過程中對致人死亡持故意(主要是間接故意),則成立另一種犯罪,不能適用上述規定以一罪論處,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就是行為人交通肇事后畏罪潛逃,致使被害人或因流血過多或因延誤搶救時機而死亡
綜上,筆者認為,“因逃逸而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肇事以后,不履行救助義務,棄被害人于不顧,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事故現場,致使被害人因沒有得到及時救助而死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道路交通事故在何方起訴
2021-03-25什么是訂金
2020-12-01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有何不同?
2021-01-18兩個公司合并怎么處理
2021-02-10什么是文字商標
2021-01-06申請回避是指什么
2020-11-14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沒結婚但一起生活有繼承權嗎
2020-11-21第一次入職的就業證如何辦理
2020-11-132020疫情期間允許公司辭退員工嗎
2020-11-15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及分類有哪些
2021-01-08人壽保險的理賠時間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2旅游意外險保單索賠流程是什么
2021-02-20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19建筑工程保險合同
2021-02-24投保人在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22保險受益人依法討回賠償金
2021-02-21保險公司的車險有差別嗎
2021-03-12輕傷后精神損失怎么理賠
2021-01-29報保險需要原件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