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透露犯罪方法算是教唆犯嗎
無意間透露犯罪方法在目前的法律上還沒有明確的規定證實該犯罪足以構成教唆犯。
教唆犯成立的客觀方面要件
關于教唆犯成立的客觀方面要件,理論上眾說不一,其觀點大致可以概括以下三種:
一是教唆行為說。這種觀點認為,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為就構成教唆犯。
二是以引起犯罪意圖說。這種觀點認為,只要行為人實施了足以引起他人犯罪意圖的行為,就成立教唆犯。
三是實施犯罪說。這種觀點認為,要成立教唆犯必須是被教唆的人實施所教唆的罪,并且教唆行為與被教唆人犯罪之間有因果關系。
筆者認為,三種觀點值得商榷。
其次,教唆行為說和實施犯罪說雖然都有正確的一面,但都失之片面,刑法第29條關于教唆犯的規定有兩款,共犯教唆犯和單獨教唆犯是兩種不同情形的教唆犯,因而,它們各自在客觀方面成立的要件是不盡相同的,實施犯罪說正確地闡述了刑法第29條第一款的規定,而忽視了第二款的規定,教唆行為說則恰恰相反,因此,他們都具有片面性。正確的表述是對兩種不同情形的客觀方面分別加以論述。
(1)共犯教唆犯成立的客觀方面要件
共犯教唆犯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為,被教唆人犯了(包括預備和實施)所教唆的罪,并且教唆行為與被教唆人犯罪之間具有因果關系。這種因果關系可以表現為一因一果的形式,即教唆行為是被教唆人犯罪的唯一原因,也可以表現為多因一果的形式,即教唆行為和其他的因素都與被教唆人犯罪有因果關系,不管是一因一果或是多因一果,教唆人都構成共同教唆犯。
(2)單獨教唆犯成立的客觀方面要件
共犯教唆犯和單獨教唆犯在客觀方面的成立要件盡管有區別,但在行為人須有教唆他人犯罪行為這一點是共同的。那么什么是“教唆他人犯罪”呢?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教唆”是慫恿指使的意思。“犯罪”是指刑法分則規定的具體的罪,“教唆他人犯罪”就是指慫恿指使他人實施符合刑法分則規定的具體的行為。
教唆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口頭教唆、有文字教唆、還有動作教唆等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目前在無意間透露犯罪方法算教唆犯這里規定上,法律還有沒明確的規定,具體的情況還需要對此進行分析。如果教唆犯的教唆行為尚未造成實際的危害結果,或者雖造成危害結果,但與其教唆行為沒有因果關系,因而對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到律霸網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賠償申請仲裁表
2020-12-09動產抵押具有追及力嗎
2021-02-04新交規酒駕如何處罰
2020-12-20普通合伙企業的財產轉讓
2021-03-22破產清算期間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權的行使
2020-12-22警察對孕婦可以傳喚嗎
2021-01-13婚約財產糾紛有哪些
2020-12-04協議離婚未成的離婚協議生效嗎
2020-11-15怎么申請交通案件支付令
2020-11-23離婚證據清單模板是怎樣的
2021-01-23法律中規定的合同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1-27預約合同可否被強制執行
2021-03-23買房定金是否能退回
2020-12-24辦理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26實習期工資與轉正工資的關系是什么
2021-01-07發生勞動爭議的公司注銷會造成訴訟變化嗎
2021-03-16意外險如何報案
2021-02-28人身保險的保險標的是指什么
2021-01-02買車未索保險合同保險免賠后果自擔
2021-03-07買了新車怎么上保險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