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土地是中國土地所有制的一種形式,土地又分為很多種形式。對于自土地改革以來,土地法每年也都在進行著完善,以應對因經濟發展導致的土地買賣,而造成的一些問題。那么對于集體土地來講,土地法中集體土地使用年限是多少。
集體土地使用年限
國家還沒有推出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期年限,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權沒有年限限制,準建證一般要求2年內必須建設。
《物權法》中對耕地草地林地的規定如下:
第一百二十六條 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可以延長。
前款規定的承包期屆滿,由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繼續承包。
另外關于宅基地的使用年限 應該是沒有年限的。
《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并未涉及,也無相關的行政法規。因為宅基地是村民使用自己所在的集體組織享有所有權的土地,與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情形完全不同,通常使用一生,可由子女繼承,倘若遷出某村,自然不再享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條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第八條“城市市區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于農民集體所有。”
(2)在集體土地的經營管理方面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于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3)集體土地所有權的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4)集體土地的征收和征用。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
(5)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由集體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農林牧漁生產。
集體土地使用權是符合法律規定的用地者依法律限定按照一定土地用途而以一定合法方式使用集體土地的權利
1、集體土地使用權的特征:
(1)主體的特定性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設立的企業,鄉(鎮)、村公益性組織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取得集體土地使用權。
集體土地使用權主體一般為特殊主體,對其身份資格多有限制,主要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集體經濟組織設立的企業和公益性組織擔當,只有法律規定允許的個別情況下,才可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擔當。這與現行法禁止或限制非農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因此,從總體上來講,集體土地使用權是靜態的權利,集體土地使用權人對集體土地所有者一般具有身份上的歸屬性或依賴性。
(2)用途、取得與權利內容的相關性
集體土地使用權按用途劃分為農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非農經營用地使用權和非農公益用地使用權。關于權利的分類,集體土地使用權與國有土地使用權有所不同。后者主要以權利的取得方式進行分類,在分類中土地用途并不起決定性作用;但前者從現行制度來看主要以土地用途作為分類基礎,不同用途的土地,其使用權采用不同方式取得,進而具有不同的權利內容。
集體土地所有者及其代表可依法通過承包、分配、投資、撥付等方式向符合法律規定的用地者提供集體土地使用權。按土地用途進行分類的各項集體土地使用權可以分別對應有不同的取得方式。
如農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為承包(因此又被稱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其中主要采用帶有社會保障性質的與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身份密切相關的家庭承包方式,此外也可采用招標、拍賣及公開協商等承包方式;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為分配;非農經營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為投資;非農公益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為撥付。
(3)權利交易的受限制性
目前,國家尚壟斷建設用地一級市場,限制非農業性集體土地使用權交易。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2、集體土地使用權的確認。集體土地使用權經登記確認,分兩種情況:
(1)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并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2)非農用地使用權。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
3、集體土地使用權的終止。依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集體土地使用權因下列情形而終止:
(1)國家征收集體所有土地;
(2)鄉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收回集體土地使用權的;
(3)用地者撤銷、遷移等而停止使用集體土地的;
(4)用地者違法或違約被集體土地所有者收回土地使用權的。例如,依據土地管理法第37條的規定,承包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連續兩年棄耕拋荒的,原發包單位應當終止承包合同,收回發包的土地。
因上列第一種情形終止集體土地使用權的,集體經濟組織應將其獲得的征地補償安置費,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支付給原集體土地使用權人作為補償,或者以其他方式對原集體土地使用權人進行補償安置。因第二種情形終止集體土地使用權的,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原集體土地使用權人給予適當的補償。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終止情形及法律后果,還應依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確定。
對于土地使用年限,集體土地使用國家是沒有明確規定的。而對于宅基地來講,一般是按照準建證的要求,在兩年內建成。現在的養殖業比較熱潮,對于土地的征用也較為頻繁,如果您對于土地使用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師。
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2020
2020集體土地征收政策的賠償標準
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是怎么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強制執行能分階段履行嗎
2021-03-23實習生可以解除實習協議嗎
2021-01-27民事案件合并開庭審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2020-11-25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流程該怎么走
2020-11-16連帶責任中求償權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01累積記分制度有哪些規定
2020-12-21法院強制執行還調解嗎
2020-11-11買房征信報告有效期多久
2021-01-01擔保合同的主合同是什么
2021-03-16合同糾紛是否能提起侵權之訴
2021-02-03立約定金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0-11-23駁回起訴后能否再起訴
2020-12-19民工在施工中誤傷工友需要賠償嗎
2021-02-27競業禁止與競業限制的主要區別在哪些方面
2021-02-08怎么簽試用期合同
2021-01-28雇傭關系和勞動關系的法律區別是什么
2021-02-07被公司開除依據勞動法怎么賠償的
2021-01-20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具體有哪些
2020-11-24勞動爭議處理機關是如何處理因養老保險而引起的勞動糾紛
2020-12-07人壽保險理賠的相關標準有什么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