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鑒定
醫療事故分級標準
醫療事故鑒定程序
醫療糾紛處理
在購買土地之后,是需要按照規定繳納稅額的,不同的納稅主體需要繳納的稅種是不同的。根據規定,各納稅主體在納稅之前,需要按照既定的規定,進行納稅申報,然后按照流程納稅。為了節省時間,納稅者可以事先按照土地使用權買賣稅費的計算公式事先計算應該繳納的具體的稅額。
一、出讓方
1、營業稅
根據2003年1月15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關于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3]16號)第三條第二十款之規定,單位和個人受讓的土地使用權,以轉讓土地使用權取得的全部收入減去土地使用權的購置或受讓原價后的余額為營業額,按照5%的稅率征收營業稅。
2、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
以上述營業稅額為計稅依據,分別按照5%(納稅人在縣城、鎮的)和3%的稅率征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
3、土地增值稅
根據《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行為,以轉讓土地使用權取得的全部收入減去法定的扣除額后的余額為土地增值額,按照累進稅率征收土地增值稅。
法定的扣除額
(一)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
“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可以有三種形式: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為支付的土地出讓金;以行政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為轉讓土地使用權時按規定補繳的出讓金;以轉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為支付的地價款。
(二)與轉讓土地使用權相關的稅金
指在轉讓土地使用權時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印花稅也可視同稅金扣除。
土地增值稅采取四級超率累進稅率,具體標準如下:
級數土地增值額稅率(%)稅率%
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的部分30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未超過100%的40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未超過200%的50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60
注:若稅務機關發現以上數據不夠真實,會要求對轉讓價格或扣除費用進行評估。
4、企業所得稅
按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以轉讓土地使用權取得的全部收入減去土地使用權的購置或受讓原價、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和土地增值稅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一般按照2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5、印花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屬于產權轉移書據,以合用中的金額為計稅依據,按5‰的稅率征收印花稅。
二、受讓方
1、城鎮土地使用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規定,凡在城市、縣城、建置鎮、工礦區范圍內使用土地的單位應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有關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186號)規定:以出讓或轉讓方式有償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應由受讓方從合同約定交付土地時間的次月起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合同未約定交付土地時間的,由受讓方從合同簽訂的次月起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
以納稅人實際占用的土地面積(平方米)為計稅依據,按一定的稅率按年繳納。
2、印花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屬于產權轉移書據,以合用中的金額為計稅依據,按5‰的稅率征收印花稅。
3、契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第三條規定,土地使用權的轉讓,以成交價格為計稅依據,以3%稅率征收契稅
對于出讓方而言,需要繳納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以及教育費等,向比較而言,受讓方需要繳納的稅種較少。兩方主體都需要按照規定進行納稅,對于違反規定,逃稅的行為,是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土地使用權的使用期限屆滿后怎樣處理
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需要哪些材料?
土地使用權年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請事假,公司是否有權不批
2021-03-26本人需要繳納失業保險滿幾年
2021-01-15熊**破壞軍人婚姻案
2021-01-13醫療事故處理辦法有哪些
2020-12-30深圳注冊商標如何操作
2021-03-19公共場合侮辱他人行為怎么認定處罰
2021-01-03電子商務法全文內容是怎樣的
2021-02-03隨意提管轄異議可能會被罰款嗎
2021-03-16新房子剛買就賣有稅嗎
2021-01-01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差別
2020-12-13涉外勞務與境內勞動派遣的區別
2020-12-05100錯寫成1000人壽保險按哪個支付
2020-12-27離婚時人壽保險如何分割
2020-11-11定期人壽保險是什么,定期人壽險保如何理賠
2021-03-24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保險合同的失效與復效是什么意思
2021-01-05關于人壽保險法律條款的解析及對保險公司個別解析的糾正
2021-01-12林地承包到期后怎么辦
2021-02-27如何確定土地流轉之前的土地經營權
2021-02-12申請信息公開對提高征地拆遷補償有什么作用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