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刑法、司法解釋以及司法實踐中總結的辦案經驗,區分共同犯罪與個人犯罪的情況,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達到法定年齡、具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與未達到法定年齡或不具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如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實施犯罪行為,不構成共同犯罪,達到法定年齡并具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單獨構成犯罪。因為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都不完全具有或不具有辨別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只是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具有責任能力人的犯罪才負刑事責任。
2、共同過失行為不構成共同犯罪。我國《刑法》第25條規定:共同犯罪是指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因為在共同過失的情況下,行為人根本沒有共同犯罪的認識,即使行為人的過失行為雖有一定聯系,但并不是一個有機整體,沒有內在聯系,不可能有犯罪的分工,共同過失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也不一定完全大于單人過失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因此,應當根據各人的過失犯罪情況分別論罪處刑,不需要對他們以共同犯罪論處。
3、人以上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但有人是故意犯罪,有人是過失犯罪,不構成共同犯罪。如故意教唆或幫助他人實施過失犯罪;過失地引起他人故意犯罪或過失地幫助他人故意犯罪,均不構成共同犯罪。因為過失一方與故意一方之間缺乏共同犯罪的認識與意志,他們的行為也不是一個有機整體的共同犯罪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根據各人的罪過形式和犯罪形態分別處理。
4、同時對某一犯罪對象實施故意犯罪,但故意內容不同,不構成共同犯罪。如2人以上同時對同一犯罪對象實施故意犯罪,但一人是基于傷害故意,一人是基于殺人的故意,就不是共同故意,因而不構成共同犯罪,只能分別構成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殺人罪。
5、同地甚至對同一對象先后實施故意犯罪行為,但行為人主觀上沒有聯系,客觀上也不是共同的行為,不構成共同犯罪,這種情況可稱為同地犯。例如,甲、乙2人先后到某工廠倉庫盜竊勞保用品,按數額與情節均構成盜竊罪,但2人的盜竊行為在主觀上彼此沒有溝通,缺乏共同故意與共同行為,不構成共同犯罪。
6、同時故意實施同種犯罪,但行為人主觀上沒有聯系,不構成共同犯罪,這種情況稱為同時犯。例如,甲、乙2人趁地震后某商店倒塌無人管理之機,同時到該商店盜竊商品,從其盜竊商品數額與情節上看均構成盜竊罪。但!人主觀上沒有事前預謀,不構成共同犯罪。
7、不是雙方面而是單方面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不構成共同犯罪。這就是理論上所講的“片面共犯”問題。例如,暗中給實行犯實施犯罪以幫助,實行犯本人并不知道他人故意給予幫助的情況。根據犯罪構成的原理,我們認為,“片面共犯”不符合共同犯罪構成要件,因為行為人主觀上沒有共同聯系,缺乏相互溝通,而共同犯罪必須要求行為的雙方面都具有共同故意與共同犯罪行為,共同行為是在共同故意支配下的共同行為,共同犯罪的構成也是雙方面的,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解決犯罪人的刑事責任問題。
8、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不是共同犯罪。2人以上在共同故意犯罪過程中,個別共同犯超出共同犯罪故意與共同犯罪行為,產生了單獨的犯罪故意與犯罪行為,前者是共同故意犯罪,后者只能由個人對實施的單獨犯罪負責。例如甲、乙2人共同實施搶劫犯罪,但在犯罪過程中,乙還實施了強奸行為。就強奸罪來說,只能由乙個人承擔刑事責任。
9、事前無通謀的窩藏行為、包庇行為,不構成共同犯罪,只構成**的窩藏罪、包庇罪。對此我國《刑法》第310條第2款有明確規定,犯窩藏罪、包庇罪,事前沒有通謀,不能以共同故意犯罪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多久
2021-02-26環境侵權案件中的關聯性如何證明
2020-12-11被網貸電話騷擾怎么辦
2020-11-13人身權利的概念
2021-02-13民法典中關于居住權怎么規定的
2021-03-08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圍
2021-01-15仲裁裁決書怎么寫
2021-02-23學生在校時受傷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2-08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不正當經營行為有哪些
2020-12-31如何預防員工不辭而別
2021-02-10如何確定公司在外地注冊的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08兒童意外險不得超過多少
2020-12-30車輛出險保險索賠技巧
2020-11-11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保險經紀人辦理保險經紀業務產生的法律責任該由誰承擔
2021-02-02淺析道路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2021-02-26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法律性質是什么
2021-01-26車輛超載事故保險可以拒賠嗎
2021-03-21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進行民事訴訟可行嗎
2020-12-13保險代理人資格證過期了怎么辦呢
2020-12-30